当弋阳腔遇见向佐:六百年戏曲瑰宝在《赣水归心》中重生



一声赣韵穿云裂帛,一缕新声穿越古今。向佐的首次国风献声,让六百年弋阳腔在当代音乐中焕发全新生命力。

2025年9月9日18时整,一首《赣水归心》悄然上线,却如一块文化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演员向佐首次跨界演唱国风作品,与赣剧名家联袂,用现代语态唤醒沉睡六百年的戏曲瑰宝——弋阳腔。

这首由河南广电大象融媒出品的国风单曲,不仅是向佐个人的艺术突破,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9月12日起,这首作品将通过特别打造的"声境体验"形式,在南昌呈现一场融合视听的艺术盛宴。


声腔穿越,古今共鸣

"临江仙,仙临江,一曲唱尽千年长..."向佐的现代声线与陈俐的赣剧念白交织,仿佛打开了一条时光隧道。

这首作品扎根六百余年的弋阳腔,这个被称作"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古老声腔,第一次如此自然地融入了当代流行音乐的表达。

青年小生徐帅文的加入,更让作品增添了一抹青春亮色。"我们不是在复制传统,而是在与古人对话。"歌曲总制作人徐宁如此诠释他们的初心。


一词一句,致敬先贤

歌词中暗藏玄机,每句对应一位古代文化名人。听者在旋律流淌间,不经意间与历史先贤相遇。

这种设计让《赣水归心》不再是简单的歌曲,而成为一座声音的博物馆,收藏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传承。

"我们想要做的是让文化可感知、可参与、可流传。"导演郑鹏如是说。于是,弋阳腔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名词,而变成了可聆听、可传唱的艺术乐章。


多维体验,激活感官

《赣水归心》将通过特别设计的"声境艺术体验",打造沉浸式的文化场域。这种创新形式让观众在艺术氛围中,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

"我们要让文化从博物馆走出来,走进现代审美空间。"导演王欣表示。这种将非遗艺术融入当代艺术体验的创新,为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观众在艺术氛围中,耳边回荡的是六百年的文化回响。这种多维度的艺术体验,让文化传承变得优雅而自然。


跨界破圈,传承创新

从河南广电国风节目的出圈,到充满科技气息的《永不消逝的圆明园》VRXR大空间的开发,再到如今的《赣水归心》,大象融媒在河南广电的方向引领下,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更多可能。

"文化活化绝非简单复刻,而是要以当代视角重构传统基因。"大象融媒河南广电教育总经理刘春艳强调,这一理念贯穿创作始终。

向佐的跨界参与,陈俐的专业演绎,徐帅文的青春表达,构成了传统与当代的完美和弦。这种多圈层的阵容搭配,让作品能够触动不同年龄层的听众。


当《赣水归心》的旋律在艺术空间中缓缓流淌,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六百年文化血脉的当代跳动。

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美好的模样——不是躺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艺术生活中的活水。当弋阳腔遇上现代编曲,当传统文化遇见当代语汇,中华文明再次证明了自己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这不仅是音乐的魅力,更是文化归心的旅程。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创新传承的无限可能。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