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乐乐团2025俄罗斯音乐行



在街头,他们沉浸于熟悉的旋律,有人会意地微笑,也有人屏息凝神地聆听;在剧院,他们专注的眼神中似乎闪着光,有人把座椅扶手当作小提琴的琴弦,和台上同频“演出”。

这就是可爱又专业的俄罗斯观众。尽管他们中有很多人是“爷爷奶奶级”,只会说最简单的“你好”或“Sorry”,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在交响乐中与来自上海的乐团交流共鸣。



当地时间6日晚,上海爱乐乐团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出。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上海文艺院团应国际柴可夫斯基比赛获奖者协会邀请,上海爱乐乐团于9月5日至9日赴俄罗斯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艺术之旅,更是一场红色基因的传承之旅、两国友谊的深化之旅。

当地时间6日晚,首场演出在世界著名高等音乐学府——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举行。演出大厅“星光熠熠”,半圆弧形的穹顶上,一位位俄罗斯著名音乐家的巨幅画像与透过一 扇扇大天窗映入视线的深邃夜空相得益彰。由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亲自修定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在俄罗斯舞台首秀,激昂壮阔的旋律久久回荡。



当地时间6日晚,上海爱乐乐团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出。

除了中俄两国的一系列名曲,乐团还演奏了由“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亚历山大·柴可夫斯基谱曲的《第二中提琴协奏曲》,以及“90后”作曲家、钢琴家龚天鹏的作品《国画交响曲》作品66号。两国文化交流在旋律的交响交融中徐徐展开。


演出前,指挥张亮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在观众席上听完整场演出的亚历山大·柴可夫斯基说:“上海爱乐的乐手如此年轻,三五年内很有希望跻身世界著名交响乐团。”




当地时间7日下午,上海爱乐乐团在柴可夫斯基故居的剧场演出。

上海爱乐乐团脱胎于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广播乐团,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音乐组。有着厚重历史的乐团近年“阵容”稳定,乐手的平均年龄仅35岁左右。就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在古典音乐底蕴深厚的国度精彩演绎《攻克柏林》配乐组曲等历史记忆的“旋律化石”,博得当地乐迷长时间的起立鼓掌欢呼。



前来观演的俄罗斯观众

8日,在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乐团以吕其明亲自改编的钢琴与弦乐六重奏《红旗颂》完成了一场特殊演出。在这座见证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转折的场馆内,悠扬旋律与历史展陈交相辉映。乐团还在五一乡文化宫举办了一场室内乐专场,在这个著名红色地标传承历史、传递友谊。

此外,上海爱乐乐团还在莫斯科红场圣瓦西里教堂前、阿尔巴特街等地标进行“快闪”表演。当《梁祝》《喀秋莎》的旋律在街头响起,当地民众和游客纷纷驻足拍摄、跟随哼唱。音乐无国界——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以接地气的方式映入俄罗斯民众心中。







上海爱乐乐团在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和阿尔巴特街“快闪”。

上海爱乐乐团是2024—2025中俄文化年期间,上海唯一一 支赴俄演出的国有文艺院团。这趟精彩的音乐之旅为中俄文化交流新画卷增添了“上海印记”。

乐团团长高山峰表示,在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是音乐的传播者,更是红色记忆的传承者和两国友谊的使者。未来,上海爱乐乐团将继续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在国际舞台上奏响更多彰显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的交响乐章。

原标题:《上海爱乐乐团2025俄罗斯音乐行》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均 李梦达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梦达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