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提琴家王健重返东艺 两晚演绎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全集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6日报道:9月5日至6日,享誉世界的大提琴家王健重磅回归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连续两晚的音乐盛宴,完整呈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全集。这不仅是他继2025年5月全球发行新版录音后,在故乡上海的首次全本现场演绎,更是他与东艺二十年深厚情谊的动人续章。


从上海走向国际,王健的艺术人生始终与家乡紧密相连,而东艺,正是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知音”与见证者。

二十年琴音未绝

王健与东艺的缘分,始于2004年音乐厅落成之时。那一场跨年音乐会,他与中国爱乐乐团、郎朗、莎拉·张等艺术家同台,奏响三个半小时的华彩之夜,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二十年来,他屡次携手世界名团、多次举办独奏音乐会,始终是东艺舞台上最熟悉的“老朋友”。

谈及这座音乐厅,王健充满感情:“东艺的声音越变越好,就像一把新琴渐渐变成老琴,如今已非常理想。”在他心中,音乐厅本身就是“最大的乐器”——“我们演奏,不只是把声音传给听众,更是先让音乐厅震动起来,再经由它传递声波。好的音乐厅,其声学魅力如名琴一般,不可复制。”



2023年4月,他在东艺的独奏会门票两小时售罄。加演时,他特意转向舞台另一侧,只为让后排观众“既听得清,也看得到”。这份体贴,至今仍被乐迷津津乐道。

从上海到世界

王健的艺术履历堪称一部当代音乐家国际成长的典范。四岁学琴,年少时即因天赋出众入选著名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 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12岁便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圣-桑协奏曲;1985年受斯特恩推荐赴耶鲁大学深造,师从大师奥尔多·帕瑞索,正式走向国际。

他的琴声回荡于柏林爱乐、纽约爱乐、伦敦交响等世界顶级舞台,合作指挥大师包括阿巴多、迪图瓦、杜达梅尔等。他不仅是中国交响乐团访美、上海交响乐团访欧的特邀独奏家,也是国家大剧院和上海交响乐团首任驻团艺术家。

2005年,他首次录制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已成为一代经典;2025年再度推出的新录音,更被乐迷视作“终极诠释”。如今,他除活跃于演奏之外,亦担任柴科夫斯基大赛评委、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大提琴国际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博导,真正实现演奏与教育“双线深耕”。

巴赫组曲:与时间的对话

本次音乐会原定仅一场,但因开票后迅速售罄,应乐迷热烈呼吁加演一场,最终以连续两晚的形式,完整呈现全套作品。


王健将巴赫无伴奏组曲置于至高位置:“巴赫的音乐独一无二,在所有大提琴家心中肯定排第一位。”这套写于三百年前的作品,以复调技法开拓大提琴的表现极限,被公认为巴洛克器乐的巅峰。

他与这套作品结缘超过四十年——十岁初试,2005年录音时自称“仅触皮毛”,而今则以“最后一录”融汇半生阅历。

曲目安排也别具匠心:9月5日,王健将带来《降E大调第四无伴奏大提琴组曲》《D小调第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D大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9月6日,则演绎《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C小调第五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C大调第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不同调性交织出明暗变幻的情感宇宙。王健比喻道:“就像在不同的房间里散步,每个房间有独特的光线。而推开最后一扇门,你会发现它们共享同一片星空。”

王健使用已故林寿荣先生家人慷慨借予的名琴,在东艺熟悉的舞台上,让巴赫的旋律与时光对话。

除了王健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全集演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其20周年之际,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顶尖演出。9月,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将率先登场,带来气势恢宏的交响盛宴。10月的演出阵容堪称豪华,钢琴家米哈伊尔・普莱特涅夫将倾情演绎拉赫玛尼诺夫全套钢琴协奏曲,瓦莱里・捷杰耶夫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呈现马勒交响曲全集。此外,佩佩・罗梅罗的告别亚洲独奏音乐会、柏林爱乐弦乐四重奏的室内乐演出也将相继亮相,全方位展现不同音乐形式的独特魅力。

11 月热度不减,神秘园 30 周年纪念音乐会以治愈旋律开篇,丹尼尔・加蒂携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与刘晓禹合作、马祖耶夫钢琴独奏、麦斯基大提琴独奏接连亮相;月末,蒂勒曼执棒维也纳爱乐、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乐团的演出,更将为 20 周年系列画上重磅句点。这些演出串联多元音乐脉络,既见证东艺 20 年坚守,也为申城注入艺术活力,彰显其城市文化地标的价值。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