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5日报道:珍珠按尺寸首尾衔接,最大一颗嵌入风干青鱼头骨,最小一颗穿过鱼嘴与尖牙——青年女艺术家李维伊的《衔尾蛇项链》,以细腻美感与锐利视觉的碰撞,成为“衔尾蛇之歌:中西女性视角下的艺术和收藏”展览海报的核心意象。这场“2025年西班牙艺术季”第五场展览,将于9月6日在上海久事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展览聚焦中国与西班牙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及女性藏家的珍贵收藏,汇集绘画、影像、雕塑、装置与纤维艺术等多元媒材作品四十余件,旨在填补艺术史中女性创作者与收藏者的记录空白,呈现她们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独特力量与深远回响。
在展厅中,中方艺术家时子媛的动态装置《夏夜》,以充满互动感的呈现方式,成为承载“女性感知力”的代表性作品。未启动时,交错的丝线、裸露的机械结构让它更像一组待调试的工业装置,观者常会好奇“这如何与‘夏夜’关联”;而当装置启动,奇妙的声景便随之铺展——摩擦丝线模拟的虫鸣、羽毛球刮擦木头的“晚风”声,层层叠叠营造出夏夜独有的氛围与叙事。
“创作灵感源于一场意外。”时子媛回忆起《夏夜》的起点,仍清晰记得那阵震撼:“一次展览上,我定制的3米×3米不锈钢大水池被工人误操作翻倒,变形的金属板在室内反弹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那不是自然雷声,却比雷声更有冲击力,瞬间让我联想到暴雨前的压抑与爆发。”正是这次“非自然声音”带来的强烈场景联想,让她开启了“拟声装置”的探索。
此后近两年,时子媛在工作室里反复打磨“声音素材库”:摩擦不同粗细的丝线,记录从“蚊蚋细鸣”到“蝉声嘶鸣”的渐变;用不同材料轻刮湿润宣纸,复刻夏夜晚风穿芦苇的沙沙声;将小石子放入镂空陶管,通过调整倾斜角度还原雨后蛙鸣的断续节奏。最终,这些碎片化声音被整合进错落悬挂的木质框架中——框架上缠绕的丝线、金属片、陶管等材料,每个节点都连接着隐藏触发装置,构成相互关联的“声音机关网络”,让“夏夜”在观众眼前“声”动起来。
记者看到,除女性艺术创作,“女性收藏”是本次展览的另一重要策展线索。从宫廷贵族到当代独立收藏者,女性以赞助人、阐释者与共鸣者的身份深刻形塑着艺术生态,但其贡献常被主流叙事忽视。展览不仅展出多位中西女性收藏家的重要藏品,更强调收藏是一种“文化行动”:既是对作品的再阐释与再赋义,更是女性主动建构世界、形成价值系统的独特方式。
观众将在展览中看到,女性艺术家与收藏家如何打破线性历史和性别框架,在循环与转化中拓展艺术感知边界,倡导基于修复、平衡与非二元性的循环哲学,共同建构更开放、多元与共生的艺术世界。
作为上海久事美术馆“2025西班牙艺术季”的特色项目,“衔尾蛇之歌”延续了艺术季的多元探索——自今年5月启幕以来,乔治・兰多个展、高迪双展、普拉多博物馆藏品VR展等活动,已从艺术、人文、建筑、科技多维度为观众打开了解西班牙文化的窗口。本次展览同时是塞万提斯学院“引领西班牙艺术收藏的女性”项目的重要组成,旨在彰显女性在艺术收藏管理领域的核心价值。
馆方表示,希望通过展览集中呈现女性在艺术创作与收藏领域的成果及艺术生态中的核心作用,为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广阔平台;同时进一步丰富西班牙艺术季的内容层次,让观众从多元视角感知西班牙艺术的别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