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读报 |《中国美术报》2025年第28期导读


《中国美术报》第412期 封面

本期导读

01

美术聚焦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

●抗战精神的视觉史诗:“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式侧记

●策展人语|现实主义与国家叙事:以“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为例

●以艺术之力 传承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活动综述

02

美术新闻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集中培训阶段结业式在京举办

●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在深圳美术馆启幕

●西望山河——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油画作品展启幕

●艺坛短波

03

艺术家

●启功、徐无闻:燕蜀交谊

●王明明:集虚寻境

●汤文选:与时代同行

●沈定庵:百年定庵

●周顺恺:写心载道

04

专题

●雅正气象(第四回)|笔墨与时代——2025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启幕

●书于竹帛——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展在湖南博物院展出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湖山心象——李金瑞诗书画印作品展在京举办

05

美育

●古今对画|纪连彬:临摹是过程,而非目的

06

副刊

●大家|“未来的国民”——丰子恺抗战时期忆事

●文摘|王琦的抗战木刻

●钩沉|牛文:以刻刀书写时代印记

●新书推荐

美术聚焦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

8月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一层举办。

抗战精神的视觉史诗:“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式侧记

8月26日,“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一层举办。“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刘万鸣在致辞中介绍,本次展览汇聚了300余位艺术家的倾心之作,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民族脊梁”“众志成城”“得道多助”“维护和平”四大板块,构建起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策展人语|现实主义与国家叙事:以“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为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于8月18日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展。展览以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通过近400件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构建起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与国家叙事的紧密结合。


●以艺术之力 传承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活动综述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全国纪念热潮涌动。紧扣这一承载民族荣光与历史沉思的主题,中国美术界传承抗战精神,将厚重历史转化为立体化的艺术表达:既有以宏大叙事回望抗战史诗的美术活动,也有借地方叙事深耕地域红色文化记忆的美术实践,这些活动通过多元载体与创新形式,让抗战精神落地生根,走进大众生活。

美术新闻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集中培训阶段结业式在京举办

8月24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集中培训阶段结业式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举行。本项目负责人、《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冯知军,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教育部处长吴洪俊,以及30位学员出席结业式。仪式由本项目执行人、《中国美术报》编辑部副主任李振伟主持。

●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8月29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汇聚了粤港澳三地近40位艺术家的精品佳作,通过“潮汐洄流:文脉溯源与当代表达”“山河共声:科技凝视下的生态关怀”“水域交织:社会关系中的自我镜像”三大板块,来深入探讨区域历史文脉、生态感知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图景。

●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在深圳美术馆启幕

8月26日,“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启幕。深圳艺术家以丹青为笔、时代为卷,将滚烫的家国情怀与澎湃的创新精神注入128米的恢宏长卷——让历史说话、让艺术发光、让“深圳奇迹”在画布上再度生长。长卷高1.8米、总长128米,以油画、丙烯为基本绘画语言,将“开篇序曲”“深圳故事”“未来已来”三大篇章徐徐铺陈。

●西望山河——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油画作品展启幕

8月26日,“西望山河——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油画作品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撷取馆藏油画精品102幅,汇聚成此“西望山河”主题展览。展览分为“山河颂”与“风情录”两部分。这些馆藏作品,时间跨度数十年,汇聚了众多艺术家的心血与智慧。

●艺坛短波

艺术家


●启功、徐无闻:燕蜀交谊

8月20日,“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展出启功、徐无闻两位先生近200件作品,分为学术、艺事两大板块,全面呈现了两位先生的长期交谊、师友渊源、学术成就、艺术造诣。

●王明明:集虚寻境

8月26日,“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举办。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王明明近年创作的近百件园林题材精品,分为皇家园林与文人园林两大板块,涵盖其山水画与书法作品。

●汤文选:与时代同行

8月29日,“与时代同行——汤文选百年诞辰书画精品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56件汤文选的作品亮相。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28日

●沈定庵:百年定庵

8月13日,“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神渊写时雨——沈定庵珍藏徐生翁书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精选了沈定庵早中晚各时期代表作品及文献共100件。

●周顺恺:写心载道

8月24日,“写心载道·周顺恺艺术研究文献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画家周顺恺50余年创作的中国画、版画、书法作品和文献资料。

专题


●雅正气象(第四回)|笔墨与时代——2025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启幕

8月24日,“雅正气象(第四回):笔墨与时代——2025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秦皇岛龙玺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于洋担纲策展,展出了徐里、马锋辉、屈健、刘万鸣、贾广健、祁海峰、任惠中、王珂、张谷旻、岳黔山、徐恒、范存刚、王伟平、黄华三14位名家的200余幅佳作。


●书于竹帛——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展在湖南博物院展出

8月23日,“书于竹帛——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展”在湖南博物院特展厅启幕。展览以双个展结构,展出两位书法家70余件(套)作品,皆以简帛为创作母体,却各探其源、各抒其怀,展现出传统书法在当代语境下的多元转化与精神重生。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湖山心象——李金瑞诗书画印作品展在京举办

8月18日,由《中国美术报》社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的“湖山心象——李金瑞诗书画印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展出。展览展出了杭州国画院艺术家李金瑞的43件作品。

美育


古今对画|纪连彬:临摹是过程,而非目的

谈及临摹,其微妙之处在于它既寻常到无需赘言,又深邃到难以一言蔽之。对于绘画从业者而言,临摹几乎是绕不开的经历——从初学乍练到创作起步,再到求学阶段的系统训练,临摹始终如影随形。无论身处院校的规范教学体系,还是传统的师徒相授模式,临摹都是入门的基石,并始终与写生实践、创作探索相互交织,贯穿艺术成长的全程。

副刊


●大家|“未来的国民”——丰子恺抗战时期忆事

1938年,丰子恺在其所写的《未来的国民——新枚》一文中,讲述了他选择广西避难的理由:他久闻广西有模范省之称,早已想去看一看。丰子恺在文章中描写了自己对广西充满期待的乐观心情:“在这禽兽逼人的时候,桂人不忘人间和平幸福之母的艺术,特为开班训练,这实在是泱泱大国的风度,也是最后胜利之朕兆,假使他们不来聘请我,我也想学毛遂自荐呢。”

●文摘|王琦的抗战木刻

王琦在《战斗美术》发刊词中旗帜鲜明地写道:……在战斗中产生出来的战斗美术之本身必然带着战斗的性质,不但和日本帝国主义战斗,而且还要和一切不正确的理论战斗,和任何歪曲了现实的作品战斗。


●钩沉|牛文:以刻刀书写时代印记

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家牛文自幼喜爱艺术,特别对蕴藏于山西民间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刺绣、木雕、石刻等情有独钟。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参加革命,加入山西新军抗日决死第二纵队,1938年任新军政治保卫部所属“前锋剧社”分队长。1940年,牛文由所在部队派往延安学习,先进鲁艺所办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1941年3月考入鲁艺第五期美术系学习。

●新书推荐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