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织就网络安全防护网 “云岭网安大篷车”开进巍山古城

大理州巍山县的拱辰楼广场上,彝族打歌调《网络安全记心间》的旋律穿透晨雾,国家级非遗甲马雕版拓印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的鲜红字样,巍山扎染将防火墙图案绣进千年纹样——8月26日,“云岭网安大篷车”驶入巍山古城,用非遗基因激活网络安全法治意识,为筑牢基层法治屏障开辟创新路径。


文化为媒:法治精神注入非遗血脉

民歌普法唱响法治强音。彝族打歌调《网络安全记心间》将网安知识转化为朗朗上口的民族韵律。白族霸王鞭舞以刚劲舞姿象征法律威严,彝族《阿克里哈》的热情舞步则呼应全民参与网络治理的法治精神,男声合唱《守望巍山》传递家园情怀,实现“文艺搭台,法治唱戏”的生动实践。

非遗技艺变身法治载体。国家级非遗甲马雕版创新镌刻《网络安全法》核心条款,融合当地“瓦猫”辟邪寓意,群众亲手拓印法治宣言。省级非遗巍山扎染将“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图标与传统纹样交织,彝族刺绣传承人创作的网络安全主题绣品,用五彩丝线勾勒出网络安全的绚丽画卷,让抽象法条在指尖具象化。



场景体验:互动游戏解码法律盲区

靶向破解认知短板。为破解传统宣传“单向灌输”难题,活动通过“谣言粉碎机”游戏用真实案例拆解诈骗话术;“小心‘圈套’”互动装置模拟钓鱼链接识别场景,“边玩边学”的模式让抽象的网安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活技能,同步通过问卷调查精准掌握群众知识盲区,为后续宣传提供靶向参考。

激励驱动学法热情。创新设计的“法治网安集章卡”串联6大互动游戏区,群众通过完成真相全垒打(识别网络谣言)、网安知多少问答(网络安全法知识竞赛)等任务收集印章,最终兑换网络安全主题文创礼品,通过互动增强了学习效果。


多元共治:法治合力构筑清朗空间

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本次活动汇聚了网信、公安、工信等多部门力量,以及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和广电网络企业,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群众参与”的宣传格局。宣讲现场,工作人员聚焦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规等群众关切点,通过案例剖析、法规解读、技能演示等方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指南。

商户联盟延伸触角。活动还创新推出“商户联动模式”,动员古城热门商户参与宣传,以“答题赠网安主题文创礼品”为纽带,使其成为网络安全宣传的“前哨站”,让网安知识融入古城消费场景,实现“宣传无死角、知识入人心”。

治理启示:文化赋能法治的巍山样本

本次活动不仅是《网络安全法》“进基层”的生动实践,更开创“非遗法治化表达”新范式。当甲马雕刀刻下法律条文,当霸王鞭舞出维权意识,证明法治信仰的培育,需要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厚土。

本场“云岭网安大篷车巡回之旅”巍山站的活动,将法治理念编码进文化基因,使古老技艺成为法治传播的“活态载体”,突破“单向灌输”的普法困境。这样“文化赋能安全治理”的创新探索,通过政企协同、趣味互动、文化融合的“三维发力”,不仅有效提升了巍山各族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更为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工作提供了“在地化创新”的鲜活样本——当法律条文遇见非遗匠心,冰冷的规则便拥有了生命的温度。

记者 起朝燕

(云南法治网)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