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古短调遇上黄梅戏!“文化润疆”让荆楚文化走进博州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哟……”

8月15日上午,一声声独具韵味的黄梅戏唱词,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团的排练厅悠扬传出。大厅内,两位少数民族演员正在表演黄梅戏《夫妻观灯》片段。他们的唱腔婉转动听,动作幽默风趣,令现场观众陶醉着迷。

这两位少数民族演员,一位是博州歌舞团的蒙古族声乐女演员巴登其其克,一位是该团的哈萨克族声乐男演员地里夏提·木汗。两位少数民族演员,如何能把湖北土生土长的黄梅戏演绎得这样惟妙惟肖?这还要从今年年初说起。

梅花奖和牡丹奖得主当老师,新疆演员现场学黄梅戏

2025年2月13日,元宵节刚过,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化艺术中心,由湖北省演艺集团策划的“黄梅戏文化润疆”首场活动——“黄梅戏名家讲座”成功举办。这是鄂博两地深化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践,吸引了博州文艺工作者、戏曲爱好者及青少年群体近300人参与,现场掌声如潮,互动热烈。


黄梅戏教学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程丞以《黄梅戏的艺术魅力与传承发展》为题,通过珍贵历史影像与数字化动态图谱,系统梳理了黄梅戏从乡野小调到全国五大剧种的发展脉络。在解析《天仙配》《女驸马》经典唱段时,这位一级演员即兴展示“七仙女”水袖功,衣袂翻飞间尽显黄梅戏“三小”(小生、小旦、小丑)行当的灵动之美。

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大奖获得者曹祝来携《黄梅戏经典剧目分享与生角表演赏析》登场,以《罗帕记》为例,通过多媒体对比呈现同一角色不同流派的演绎差异。当现场播放其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时,青年演员的“甩发”“抢背”绝技引得满堂喝彩。在生角表演工作坊环节,曹老师邀请博州歌舞团演员同台,手把手传授“云手”“台步”等程式化动作要领。

压轴讲座由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得主冯志刚担纲。这位专工老生、丑行的青年才俊,通过《徐九经升官记》《打豆腐》等剧目片段,生动诠释了黄梅戏“丑而不俗,谐中见雅”的美学追求。在“一赶三”(一人分饰三角)互动环节,冯老师邀请观众即兴参与“矮子步”“变脸”等技巧展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今年2月,湖北省演艺集团赴博州开展“以戏传情·文化润疆”黄梅戏新疆行暨湖北省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新疆活动。活动中,湖北黄梅戏演员们进行了黄梅戏剧目表演,深得博州歌舞团各族演员的喜爱。后经协商,博州歌舞团邀请湖北黄梅戏演员们在博州多留了10余天,教该团演员学习黄梅戏。巴登其其克和地里夏提,正是这样学会黄梅戏的。

巴登其其克原本擅长的是蒙古短调,对她来说,听起来更温柔的黄梅戏方言唱腔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学好黄梅戏,她向老师请教,一个音一个音地调整,直到完全掌握。她说,现在出去演出,博州的老百姓也很喜欢黄梅戏。他们把黄梅戏融入当地的民族乐曲,反响很好。

湖北编导参与创作,《爱在赛里木湖》打造视听盛宴

黄梅戏教学并不是湖北与博州第一次展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尝试。早在2024年,由博州和湖北编导团队合力打造的史诗级巨作《爱在赛里木湖》,就以其独特的魅力、美轮美奂的场景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为他们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爱在赛里木湖

《爱在赛里木湖》以国家5A级景区赛里木湖的自然风光和博州丰富的文化底蕴为背景,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人的歌声和深情的诗篇,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传奇。在整台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湖北编导吴媛婕、汪艳等一直在为它的最佳呈现效果而努力。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团团长巴特尔说,《爱在赛里木湖》不仅仅是一部歌舞剧,它更是博州与湖北两地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象征。历时两年的创编过程中,歌舞团与湖北的导演团队紧密合作,深入挖掘赛里木湖的文化内涵,同时融合了博州与湖北两地的艺术元素。其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舞步,都凝聚了来自两地艺术家们的汗水和心血。

巴特尔说,在推动湖北与博州的文化交流方面,他们与湖北的艺术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合作。通过共同创编《爱在赛里木湖》,他们不仅学习到了湖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还进一步加深了两地的文化联系。这种跨地域的合作,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走出去与请进来,鄂疆文化交流走上快车道

文化润疆,不仅让荆楚文化走进了新疆,也给了新疆文艺团体来湖北交流的机会,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之间,鄂疆文化交流也走上了快车道。


赴湖北演出现场

2023年4月23日,博州歌舞团在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的第二天展演中呈现了极具特色的歌舞表演,共计演出15场。每场演出都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时不时从观众内爆发出“我要去新疆”的呼声。据统计,4月23日的展演,每场演出的流动观众人数约为800人,总人数达到了20000余人次,充分展示了博州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博州歌舞团赴湖北开展“山河万里 鄂博情深”交流演出,50多名演员带着萨吾尔登、托布秀尔、冬不拉、马头琴等特色民族乐器演奏的节目,在武汉的湖北剧院、武昌群星剧场演出,让湖北观众感受到博州的特色文化。

2024年4月22日,博州歌舞团派出演员团队赴湖北武汉,参加盛大的“相聚荆楚遇见博尔塔拉”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化旅游推介会。他们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充分展示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独特的文化魅力。此次推介会还围绕考古研学游、自驾游等主题,推出了百余项活动,吸引了众多湖北游客的关注。博州文旅团队与武汉市8家文旅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未来的文化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5月18日晚,博州文体中心大剧院内座无虚席,湖北省秭归屈原艺术团带来的原创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在此隆重上演。《大端午》以“一个端午三次过”的民间习俗为主线,生动展现了秭归端午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情。从五月初五的头端午,到五月十五的大端午,再到五月二十五的末端午,每一个阶段都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智慧。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份古老而又鲜活的节日氛围。

2021年至今,鄂博两地常态化开展双向文艺演出活动50余场。湖北和博州通过常态化的文艺演出、人才交流等,不仅丰富了两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大家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了民族团结。

(来源:极目新闻)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