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每当闻到厨房飘来的面香,我就会想起奶奶做长寿面的情景。那细细的面条里,缠绕着我们家的温暖与传承。
奶奶做面时总是系着那条洗得发白的蓝围裙。她先在木盆里倒入面粉,挖出一个小坑,慢慢倒入温水。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在面团上揉啊揉,就像在抚摸一个珍贵的宝贝。我常常趴在桌边看,面粉扑到鼻尖上,痒痒的,惹得我直打喷嚏。
“来,你也试试。”奶奶把一小团面递给我。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揉面,可面团总是不听话,要么太硬,要么太软。奶奶就握着我的手,轻声说:“和面要用心,就像做人一样,不能太刚,也不能太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面团上,也洒在奶奶花白的头发上,闪着温柔的光。
最神奇的是拉面的环节。奶奶把面团搓成长条,两手轻轻一拉,面条就像变魔术一样越来越长。面条在案板上弹跳时发出的“啪啪”声,是我听过最动听的音乐。奶奶说:“这面条要拉得均匀,就像过日子,要懂得掌握分寸。”
去年奶奶生病住院时,妈妈接过了做长寿面的“接力棒”。虽然妈妈拉的面没有奶奶的劲道,但那份心意是一样的。我们端着热腾腾的面去医院看奶奶,她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现在,我也开始学做长寿面了,虽然还拉不好,但奶奶总说:“慢慢来,传家手艺就是要一代代传下去的。”
这一碗普通的长寿面,承载着我们家的爱与智慧。它教会我做事要用心,做人要懂得变通。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家风传承——不是挂在墙上的大道理,而是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市外国语学校 史城恺
指导教师 朱蓉
所属版面:校园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