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堡村有妙招果树成了“摇钱树”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

冯胜彦 覃冠中

本报讯(冯胜彦 覃冠中 文/图) 走进德江县共和镇的青杠堡村,蜂糖李、青脆李等精品水果正值下树热销之际。6名工人一上午采摘的600公斤蜂糖李,被一位外地客商以每公斤36元的价格全部收购,运往一线城市。

在青脆李基地,几位县城的客人正在体验采摘乐趣。

62岁的果农毛国安守在基地路口,忙着称重收款,没过多久,销售量就近150公斤。

“过去,这两座山都是玉米地,每年都得用牛翻犁,一下雨,泥土就被冲走,后来就成了光秃秃的山坡。”毛国安回忆道,“老百姓纷纷外出打工,日子越过越艰难。”

青杠堡村位于乌江岸边的山坳之中,距离共和镇政府5公里,全村下辖14个村民组,共有434户1940人。10年前的青杠堡村,还是一个“满山石窝窝、群众没水喝”的贫困村。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青杠堡村两委成员带头流转土地,发展绿色产业。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毛才华带头种植了300亩花椒、150亩李子;村委会主任张吉发展了300亩李子;监督委员会主任毛国安也种了50亩李子。

随着村里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在家务工的群众越来越多。2024年,村内务工收入超过40万元。毛家组村民毛才发,因需要在家照顾孩子读书,一直未能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一直不高。近年来,他只要忙完自家农活,一有时间就到产业基地务工。夫妻二人一年在村组产业基地的务工收入就超过1万元。

毛才发朴实憨厚地说:“在村里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块钱,比干自家农活挣得多。前段时间采摘花椒,这几天又忙着摘李子,活儿都干不完。”

在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青杠堡村于2018年成立了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真抓实干、比拼实绩。如今,全村拥有花椒基地550亩、李子基地500亩、梨子基地200亩、樱桃基地70亩,玉米种植面积800亩。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1.66万元。

汽车行驶在山坳间宽阔的柏油路上,道路两旁的山上再也不见光秃秃的石头,取而代之的是青脆李、蜂糖李、奈李等产业,漫山遍野绿意盎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了生动体现。

面对络绎不绝前来采摘果子的客人,毛国安随手扯来两根枝条,编成草帽戴在头上,在路边迎接客人。已辞去村干部职务的张吉正,则忙着四处打电话联系采摘工人。他说:“明天我得请二三十个人,抓紧时间采摘,争取卖个好价钱。”为此,工钱涨到了120元一天,中午还包一顿饭。

深入了解村情实际后,驻村第一书记张玉军表示,将依托铜仁学院力量,邀请专家到村里针对精品水果管理和销售等问题开展培训,着力提升水果品质,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推动青杠堡村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