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3 日,上海书展盛大开幕,这场文化盛宴吸引了无数爱书人的目光。当日上午 11 点 45 分,在上海书展的第二活动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徐英瑾带来了一场备受期待的《当一切命中注定,我们还要勇敢吗?:从苏格拉底到萨特的 85 条人生哲学建议》新书分享会。
徐英瑾教授在哲学领域造诣深厚,专长于英美分析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与当代日本哲学。他不仅是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全国重大社科项目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首席专家,还担任帆书 APP “非凡精读馆” 栏目哲学类书籍讲书人以及理想国 APP 哲学类栏目主讲人,著有《用得上的哲学》《想通了》《哲学的二十个夜晚》等多部通俗哲学著作,在哲学普及方面贡献卓越,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深受大众喜爱。
此次分享的新书聚焦更广义的人生哲学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陷入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不知如何探索前行方向,也在面临选择时踌躇不定。这本书借助诸多哲学家的观点,为读者在寻找人生目标、做出人生选择等方面提供了恳切建议,帮助读者在哲学智慧中找寻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哲学,以自信与笑容面对生活中的如意与不如意。
在分享会上,徐英瑾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表达经验,将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生动地展现给现场观众。他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从苏格拉底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到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深刻论断,剖析一个个哲学观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读者思考在命运似乎早已注定的表象下,人类勇敢行动的价值与意义,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沉浸在这场哲学思辨的盛宴中,积极与教授互动交流,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以及对哲学观点的独特见解。
在书中,徐英瑾这样风趣幽默地评点康德:“‘装作有理想’这套人生哲学方案的典型代表,乃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根据他的说法,理想、正义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虚幻的,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既无法证其有,也无法证其无。然而,至少我们要当他们是存在的,要“假装有理想”——否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共通的标准,天下就会大乱,芸芸众生也会感到不幸福。”
而与康德不同,徐英瑾认为在黑格尔的眼中,理想是实在的,不是虚假的,不需要假装理想存在。“至于那个最伟大的理想,便是所谓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看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有绝对精神,每一次呼吸,每一次上班打卡,每一次扫码付款,其实都是绝对精神在某个侧面的体现。所以,世俗生活自有其理想性和神圣性。”
上海书展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为众多作者与读者搭建了交流的桥梁。此次徐英瑾教授的新书分享会,无疑是书展中的一大亮点,让更多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跟随哲学的指引,重新审视命运与勇气的关系,探寻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