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城的一个清晨,街边小店里已经热闹得像过年。几十个叔叔爷爷围着几张桌子,端着碗热气腾腾的牛骨头,喝着两块钱一瓶的白酒,聊得热火朝天。这场面让一个路过的穷游小伙子看呆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湖北早酒文化吗?
小伙子叫小李,背着包四处旅行,钱包瘪得跟纸一样。他走进这家小店,店面不大,门口摆着几张塑料桌椅,简简单单。店里烟雾弥漫,厨房就在旁边,几个伙计忙得脚不沾地。牛骨头的香味飘过来,小李的肚子咕咕叫,忍不住点了一碗牛骨头和一碗牛杂面。
牛骨头端上来,热气扑面,碗里满满当当,骨头炖得软烂,轻轻一咬,肉就化了。旁边还有一勺浓汤,喝一口暖到胃里。小李再尝了口牛杂面,面条劲道,牛杂卤得入味,15块钱一碗,量大得吃不完。他心想,这价格也太值了,哪找这么实惠的早饭去?
店里还有现炸的油条,金黄金黄,个头大得像擀面杖,一块钱一个。小李咬一口,脆得掉渣,配上白酒,简直绝了。他看着周围的叔叔爷爷,三五成群,喝着酒,聊着家常,脸上都是满足的笑。这场景让他觉得,生活就该这么简单又踏实。
不过,小李也听到了些议论。有人说,这么便宜的牛骨头,怕是有猫腻。市场上一斤新鲜牛骨头得10块钱左右,这店里一碗才15块,算上人工、调料、租金,咋可能不亏本?有网友提醒,价格太低的东西,吃的时候得长个心眼,别光顾着香。
小李听完有点犯嘀咕。他问了店里的老板,老板乐呵呵地说,他们有自己的进货路子,牛骨头直接从养殖场拿,成本压得低,才能卖得便宜。老板还说,这店开了十几年,靠的就是回头客,街坊邻居都爱来,不信你问问旁边的大爷。
旁边一个大爷接话,说他每天早上都来喝两口,图的就是实惠和热闹。早酒文化在湖北好多地方都有,早上喝点小酒,吃点热乎饭,跟老伙计们聊聊天,日子过得舒坦。大爷还说,这习惯传了好几代,哪是啥糟粕,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味儿。
小李点点头,觉得有点道理。他又观察了下,店里干干净净,食材看着也新鲜。牛骨头汤里没啥怪味,油条的油看着也清亮。他心想,可能是自己多虑了。这么多本地人天天来吃,总不会都吃坏了吧?
吃完饭,小李跟旁边几个大爷聊了起来。大爷们说,早酒不光是喝酒,是种生活方式。早上来店里,喝点酒,吃点好菜,聊聊家长里短,比在家闷着强。有的说,年轻时忙工作,现在退休了,就爱这口热乎的早酒,感觉日子有奔头。
小李听着,觉得这早酒文化还真有点意思。它不只是吃喝,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劲儿。店里价格便宜,东西好吃,大家聚在一起,像个大家庭。这不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吗?吃饱喝足,聊得开心,啥烦心事都能放一边。
不过,小李也琢磨,价格低是好事,但食材咋来的,确实得问清楚。他又跟老板聊了两句,老板拍胸脯保证,牛骨头都是当天送来的,新鲜得很。小李想想,觉得这店看着靠谱,街坊们也吃得放心,估计没啥大问题。
这顿早酒让小李印象深刻。他觉得,湖北的早酒文化,就像一碗热乎的牛骨头汤,简单、实惠,还带着点人情味儿。有人觉得这习惯老土,可对这些叔叔爷爷来说,这是他们一天的好开始,也是几代人传下来的生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