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尽管气候开始由闷热多雨向干燥清爽过渡,但立秋时节尚未出暑,“秋老虎”的暑热余威需至末伏后才能逐渐褪去。
一枕新凉一扇风。古人概括的立秋物候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气有节,风有度,从小暑的“温风至”,到立秋的“凉风至”,季风气候中的人们首先从风中阅读时令。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秋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立秋后五日,秋天的微风送来一丝清爽。晚饭后,人们摇着蒲扇,听老人讲故事,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图源:微博@熊纠纠722
二候:白露生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图源:微博@贺贺-贺小唏
三候:寒蝉鸣
《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图源:微博@熊纠纠722
立秋习俗
贴秋膘
立秋后,人们通过丰盛的饮食补充夏季消耗的能量,并增加体重。
图源:南平文旅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西瓜,就是“啃秋”了。
图源:微博@吴嘻嘻爱旅游
晒秋
秋收后,晾晒农作物的习俗,谓之“晒秋”。
图源:大美永泰
那么,在福建各地又有怎样的立秋习俗呢?
一起来看看吧
上杭槐猪肉
红烧槐猪肉,是上杭特产,采用当地正宗的槐猪肉为原料,烹饪出最原汁原味的客家菜,是猪肉菜中的上品之作。外表色泽红润、酱香四溢,口感软糯香甜、肥而不腻,内里胶质丰富、老少皆宜。
同安封肉
同安封肉是贴秋膘的灵魂肉品。相传这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一道菜肴。作为厦门最常吃的宴席名菜,同安封肉的猪肉被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用黄巾包裹制作而成,口感软糯,唇齿留香。
荔枝肉
作为闽菜代表之一,荔枝肉将猪里脊肉切花刀过油锅,未切断的一面受热收缩卷成了荔枝状。用酸甜诱人的酱汁勾芡,摆盘后如同一颗颗新鲜荔枝一般。红亮的脆衣,裹满酸甜的酱汁,一口咬下是令人惊喜的酸甜香脆。
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吃姜母鸭是秋补第一选择。由黄芪、当归、枸杞等十多种中草药和老生姜烹调垫底,再选用一锅一炖的红面番鸭,整只番鸭都咕嘟嘟冒着油汁,筷子轻轻一戳就入骨。鸭肉温而不燥还补气血,一口下去香气扑鼻,解乏醒神。
滴露鸭
作为莆田民间传统的滋补菜肴,滴露鸭的食材选择特别讲究,最好是山上散养了一年半的老鸭。制作时要将鸭肉切块,留鸭心、鸭肝、鸭肾和鸭胗。调味只放盐、姜片和葱段,用手揉搓之后腌制一个多小时,鸭肉才会更入味。
牛肉羹
秋天吃一碗泉州的牛肉羹,暖胃暖身。牛肉除了美味,还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功效。一碗牛肉羹,包含醇厚的牛肉和姜丝,汤汁鲜香又醒神,是泉州人秋补必不可少的佳肴。
清流全羊宴
在三明清流,黄羊养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全羊宴更是包含煮、炸、烧、烤、蒸、炖、爆等多种烹制方式,色香味俱全。
七星岩烤全羊、佛手羊肉、清流羊肉兜汤、高地混椒羊小排、尚书草根蒸羊蹄、畲乡雪薯焖黄羊、大丰山石斛浸羊腩、锗泉鱼羊鲜、嵩溪羊杂粉条……羊身上的每一部分,都被厨师安排得妥妥当当。
秋风起,你“贴秋膘”了吗?
福建的贴膘美食指南新鲜出炉!
欢迎你来福建
邂逅一次“鲜美”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