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艺 | 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12)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近日

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其代表性项目囊括

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

共计184人入选


上一期

我们一起感受了部分传统技艺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

“传统技艺”专题

感受福建文化的魅力

感受传承人的精神



图源: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业38年,师从彭带金。创新融合中药与茶元素改良传统配方,建立“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其熏鹅以“金黄色泽、烟香浓郁、爽辣鲜香”的特点著称。2010年建成6000㎡综合基地,年培训学员200余人,带动7家门店及多地加盟店发展。培养7名专业技师,帮扶65户村民就业。配合央视《好吃客》等节目录制,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图源:人民网

岚谷熏鹅属于闽菜系,在武夷山,逢年过节、置办酒席时这都是一道必上的传统佳肴。岚谷熏鹅菜肴讲究色、香、味、美俱全。它的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至今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加工制作工艺。


央视4套《跟着书本去旅行》剧照

熏制是岚谷熏鹅制作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将糯米、食盐、桂叶、茶叶等香料拌匀一齐放入锅内,并放少许鹅汤。再将鹅置于青竹架上,用中等火候熏制,待锅中溢出香味时,倒入少许当地特制冬酿。片刻,一只外体金黄、烟香扑鼻的熏鹅就制作完成。



从业39年,师从父亲徐大朝。创立“木樨园”品牌,创新研发“蜂蜜桂花茶”等2项发明专利,推动丹桂茶产业化发展。其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及多项国际金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40余名,其中3人获评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发表《丹桂花的营养与药用价值》等学术论文,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带领企业获“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常年参与非遗宣传展示推广活动,致力于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


图源:邱大知

浦城丹桂在南北朝时期已有文字记载,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浦城人将红色桂花制作成桂花蜜,俗称为“丹桂茶”。2009年,“浦城丹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源:浦城县文化馆

丹桂茶生产流程有拍打、捡花、烫花、漂洗、沥干、拌糖、装罐等工序。在清代,丹桂茶已成为嫁妆和款客的必要环节,并成为一种习俗。春节期间,宾朋来访,必用丹桂茶待客,主人奉茶时道一句“清清吉吉”,祝福客人吉祥如意,形成浦城特有的传统文化现象,延续至今。



图源:政和县文化馆

从业35年,师从父亲张伦安。东平小胳是闽北传统小吃,以蛋皮包裹猪肉馅蒸制而成。张义建自幼随父学艺,1989年进修烹饪专业后钻研小胳制作,创新研发茶香、咖啡、低糖等多元口味,产品获海峡两岸小吃节金奖、闽北十大名小吃等荣誉。其技艺融合五谷杂粮及药膳元素,成品清香甘甜、油润爽口。他积极推动非遗传承,带徒叶妹金等4人,通过创办传习所、开展技艺培训、参与国内外美食交流等活动,助力东平小胳载入《新闽菜名小吃菜谱》,提升品牌影响力。


图源:政和县文化馆

东平小胳的名称来源于宋政和年间,朱熹的父亲朱松在政和任县尉,在明察暗访东平时下榻一屠户家中,晚上感觉身体不适,四肢无力,屠夫的老婆擅长厨艺,把肥猪肉剁成细末,拌上淀粉和糖做馅料,包裹上鸡蛋皮放蒸笼蒸熟,送给朱松品尝。鲜嫩爽口,油而不腻,清香甘甜,朱松吃后感觉神清气爽,赞不绝口。


图源:政和县文化馆

东平小胳的制作过程较为讲究。首先是制馅,将肉白剁成肉酱,在盆中和苜蓿粉,加少量白糖,用力拌匀并腌制。其次需要打土鸡蛋,加适量的水和碱,再用筷子拌匀,等锅七分热时以油润锅,将拌好的鸡蛋制成圆蛋皮,起锅摊平。接下来需要半圆竹筒,洒上适量淀粉水,将蛋皮附在竹筒中,把肉馅臽进竹筒,包好蛋皮,小胳便成形了。最后将包好的小胳放入木制蒸笼中猛火蒸一小时即可出笼。切成片状摆放在盘子中,香气诱人。



图源: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业45年,师从陈义尧。北苑茶源于宋代贡茶,属闽北乌龙茶代表,现技艺仍保留宋式焙坑形制,兼具历史与创新价值。严林华深耕乌龙茶技艺,创新研发“青心矮脚乌龙”“清高香水仙”等茶品,获上海世博会金奖、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金奖等荣誉。他创办御壶春茶业(省农业龙头企业)、北苑贡茶研究所,推动北苑茶复兴;培养李贵和等22名徒弟(其中5人获高级职称);参与编撰《北苑贡茶》标准,并发表多篇论文;积极举办技艺培训,助力茶产业升级。


北宋初期,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作为北宋贡茶。这茶便是如今北苑贡茶中最著名的“龙凤团茶”。它的产量稀有且价值千金。连欧阳修也在《归田录》中感叹:“其品精绝,谓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2011年,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北苑茶)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北苑贡茶属于蒸青研膏茶。此茶制作过程非常严苛,在原料上就体现了精细,采用的是谷雨前茶树萌新芽的茶叶芽头,其采制工序有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焙,并有几“水”几宿“火”之分。刘成龙说,茶团款式多样,有云叶、雪英、蜀葵、龙团胜雪、万春银叶等,北苑贡茶体现了闽人智慧,其至醇至味、至雅至乐而备受推崇。



图源: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业31年,师从曾振章。2004年执掌福矛酒业后推动技艺革新,创立“山海酱香”独特风格,主导制定福建大曲酱香白酒团体标准。其技艺核心为“四高三长”(高温制曲、堆积、发酵、流酒,长期存曲、储酒),创新高温堆积发酵工艺。产品获巴黎国际金奖、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及金砖会晤选用产品等荣誉。培养程寿波等4名骨干徒弟,带动技艺传承;建设福矛文化展厅、编撰《建州酒典》,推动建瓯酱酒文化传播。


福矛窖酒采用优质高粱、小麦为主要原料,高温大曲发酵,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固态蒸馏,秉承传统工艺酿造,一年一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从制曲下沙到成酒出品,需五年以上精制窖藏,铸就福矛窖酒独特山海生态酱香。


图源:看见建瓯

福矛窖酒酒体微黄透明,酱香突出,空杯留香持久,被誉为“江南茅台”,是南平建瓯工业与技艺的骄傲。



图源: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业35年,师从父亲肖勇华。其技艺特色在于将传统“过红锅”工艺与现代标准化生产相结合,建立“萎凋-揉捻-过红锅-烟烘”的标准化流程,推动技艺通过有机认证。产品获米兰世博会金奖、京张冬奥茶王赛金奖等荣誉。成立觉农合作社、先农公司,带动千亩茶山发展,帮助百余户茶农增收;创建干坑觉龙传习所,培养肖燚(县级传承人)等徒弟4人。获评福建省乡村工匠名师、乡村振兴带头人等荣誉。



图源: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业58年,师从父亲吴福林。他从小就跟随父母种茶、制茶,保护传承了濒临失传的古老工法,如“眼观鉴色”“嗅觉判质”等。他创办吴氏茶舍、万代红茶厂,带动当地茶园从3600亩扩至6000余亩,帮助茶农增收。带徒吴国华、郑由虎等4人。其产品获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2023年荣获“光泽红茶茶王”称号。


南平市光泽县自古就是正山小种核心产区之一,司前乡干坑更是正山小种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境内山峦起伏,溪涧纵横,松竹掩映,常年云雾缭绕,称“晴日半晌遍地雾,雨时整天满山云”,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土质肥沃,土气宜茶。


光泽干坑小种红茶,茶叶外形呈现出条索紧实细长、略显弯曲,色泽乌润且带有金毫的特征。红茶在冲泡后,汤色明亮,仿若红宝石般璀璨夺目。香气中带有独特的松烟香,还混合着桂圆干香、山林草本香和淡淡花香,香气交融又分明。入口有浓郁桂圆汤味,似鲜桂圆甜汤在口腔散开,红茶醇厚韵味展现。咽下茶汤回甘悠长,茶香久久不散,给品茶者带来独特味觉盛宴。




假如你来到福建

会惊奇地发现

这里的光从不曾熄灭

只是换了种方式在烟火里生长

传说中的非遗并不遥远

就在日常里跳动着

它们不是世界文化遗产里的冰冷坐标

而是“活着”的“东方精神”

后面,我们将会继续与各位一起

感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匠心”

品味福建非遗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