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送到咱家门口啦!”

从表现民族融合主题的舞剧《胡笳十八拍》,到展现浩繁“平民史诗”的话剧《四世同堂》;从讲述“四爪侍卫”守护故宫故事的歌舞剧《猫神在故宫》,到开创“肩上芭蕾”杂技新流派的杂技剧《天鹅》……今年6月至7月,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联手打造的“为人民绽放——国家艺术基金优秀剧目展演”在安徽举办。10部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精品剧目,为仲夏时节的安徽演出市场“添柴加火”,让这个夏天的文化氛围愈发炽烈。

此次展演汇聚了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两家国家艺术院团,以及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7个省区市的8家优秀艺术院团创作的舞台艺术精品,涵盖音乐剧、话剧、舞剧、歌舞剧、杂技剧、黄梅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全面展示了国家艺术基金在资助优秀作品、组织品牌活动、推动文化惠民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6月18日,安徽省话剧院倾情打造的话剧《今夜星辰》在安徽大剧院上演,正式拉开了本次展演的序幕。该剧以深邃的家国情怀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再现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妻子李佩无私奉献于祖国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壮丽篇章。

感人至深的剧情、真实生动的人物、饱含深情的演绎,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合肥好人”冯涛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说:“话剧《今夜星辰》让我感受到‘两弹一星’科学家身上满满的正能量。今后无论是干日常工作,还是做公益事业,我都要向他们学习,多做一些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

《今夜星辰》成功演出之后,9部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舞台艺术精品陆续上演。其中,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有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夺目光彩的实力佳作,更有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现实题材力作。

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创作了一批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的优秀作品。此次展演中的音乐剧《南孔》、舞剧《胡笳十八拍》、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根据“孔洙让爵”经典历史事件改编的音乐剧《南孔》,巧妙地以“礼”为支点,轻轻撬开了一个跨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儒学精神原乡。舞剧《胡笳十八拍》则以汉代才女蔡文姬的故事为背景,以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为蓝本,通过历史叙事彰显北疆文化风采,赓续中华文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由甘肃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以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敦煌文化进行“双创”的典范,更为中国西北民族舞剧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舞种——敦煌舞。“此次在剧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演员,不少都是从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里成长起来的。这些青年舞蹈演员不仅继承了经典舞剧的精髓,更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表达,正是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才有了此次《丝路花雨》第4030场的精彩呈现。”6月21日,安徽阜阳大剧院演出结束后,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副院长、《丝路花雨》舞台监督安宁说。

在众多舞台艺术作品中,红色题材作品总能以其撼人心魄的磅礴气象,激荡出深沉而绵长的情感共鸣。此次展演中,黄梅戏《江姐》就让不少观众泪洒现场。

7月1日,安徽阜阳大剧院座无虚席,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有限公司创排的黄梅戏《江姐》在此上演。激昂的音乐响起,观众迅速被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当江姐英勇就义、舞台上红梅绽放、背景音乐奏响《红梅赞》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观众自发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让《江姐》的主创团队很是欣慰。“作为一家基层院团创演的剧目,能够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优秀剧目代表在此次展演中亮相,让我们倍感光荣。作为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我们将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助力之下,将《江姐》送到更多观众面前。”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创作了一批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此次展演中的滑稽剧《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以陈奂生的生命经历为主轴,以“吃饭问题”为切入点,折射近半个世纪中国农民的命运变迁,用小人物的故事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波澜,是现实题材中的精品。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从剧场到乡村、从校园到社区,“陈奂生”这一常州本土人物形象在全国大放异彩,书写了文艺扎根人民的时代篇章。

将文学经典改编成舞台作品,是近年来舞台艺术创作领域值得关注的现象。如何在张扬文学内核的基础上,将文本开掘与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精巧构思与绵密细节赋予改编作品以全新面貌,成为众多创作者不断实践的课题。

此次展演中,改编自作家老舍同名小说的话剧《四世同堂》巧妙融合了写实与写意手法,将北平的传统建筑、市井风貌及民俗文化融入舞台布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老舍笔下那座充满人性光辉的老城。改编自同名绘本的歌舞剧《猫神在故宫》则以妙趣横生的“猫神说”为叙事线索,编织起友爱与陪伴、记忆与历史、生命与永恒的童话脉络,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方引领下,全国杂技行业向着高水平发展不断迈进。各地杂技艺术工作者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紧扣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一大批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佳作。本次展演遴选了中国杂技团和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

其中,《登峰造“技”——中国杂技团建团75周年精品展演》汇聚了中国杂技团75年艺术沉淀的精华之作,演员将高难度技巧与艺术美感融合,令人叹为观止。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杂技剧《天鹅》则通过戏剧、杂技、芭蕾等艺术形式的融合,真实还原了新时代中国杂技人的追梦故事。

此次展演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为了让更多观众轻松走进剧场拥抱艺术的美好,展演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能打包多场演出的套票,到诚意满满的折扣优惠,再到贴心定制的惠民票价……每一项政策都仿佛是真诚伸出的温暖之手,轻轻拂去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隔阂。

“第一次以这么实惠的价格看一场演出,剧目很精彩,非常值得!”“好戏送到咱家门口啦,而且还能享受这么亲民的价格,真的感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温暖。”享受到真正实惠的观众纷纷表示。

“此次在安徽举办优秀剧目展演,既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2025年7月31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好戏送到咱家门口啦!”》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31日 13: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