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与学员合影
7月26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开班式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举办。
开班式现场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黄小驹,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王战萍,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教育部处长吴洪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馆长张鹏,本项目负责人、《中国美术报》社副总编辑冯知军,《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颜培大,《中国美术报》社办公室主任张丹,以及30位学员出席开班式。仪式由本项目执行人、《中国美术报》社编辑部副主任李振伟主持。
徐涟作开班动员
徐涟在开班动员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美术创作持续繁荣,主题性美术创作蔚为大观,艺术实践探索多元多样,特别是人工智能对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创作正在产生深刻影响,亟待理论评论的深度介入。但同时,艺术评论的声音仍显薄弱,一些美术作品因缺乏专业引导而陷入概念化、同质化窠臼,自媒体时代的碎片化、情绪化表达冲击着理性讨论的学术空间,需要美术评论的正向引导。她表示,本次培训以“思政艺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案例—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邀请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的学者,与大家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员在历史纵深中把握艺术评论的方向;通过“美术评论的历史方位”“话语文脉”“方法实践”等专题,共同探讨展开艺术评论的有效途径。同时,徐涟鼓励学员并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一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做好艺术评论的根本指引;二是要走出书斋,走进现实生活,关心关注普通人的艺术生活;三是正心诚意,怀敬畏之心,只有不断锤炼才、胆、识、见,才能有能力、有水平、有鉴赏力与批评力,做好艺术评论工作。她希望学员们以此次培训为起点,以艺术评论工作,阐释艺术规律,促进艺术创作,并架设起连接艺术家与观众读者的桥梁,为中国美术创作攀登时代高峰鼓与呼。
冯知军介绍课程情况
冯知军详细介绍了此次项目的具体情况,他表示,《中国美术报》作为国家级美术专业报纸,之所以要申报《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是基于《中国美术报》办报十年以来在专业发展方面所作的思考。《中国美术报》自成立之初,其目标就是做中国美术发展的见证者、中国美术主体的建构者、中国美术成就的传播者、中国美术问题的反思者、中国美术历史的书写者、中国美术风气的引领者。为了充分发挥艺术评论对于当下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次培训班在课程设置当中做了针对性设计,第一阶段的课程首先围绕艺术评论展开,让学员了解艺术评论是做什么,艺术评论应如何写作;第二阶段针对美术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知识与视野拓展;最后邀请美术行业的权威媒体报刊,介绍今天的艺术生态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评论。
陈明致辞
陈明表示,此次培训班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相对于当下美术创作的多元和繁杂,美术评论则显得比较匮乏和滞后。究其原因是对评论不够重视,同时美术评论体系的建立还不够完善,而此次培训班的设立有助于完善当代美术评论体系。同时,他表示,很荣幸作为授课老师和学员一起共同探讨当代美术创作的一系列问题,此次培训对授课老师和学员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张鹏致辞
张鹏表示,相较于活跃的美术创作实践,新时代中国美术评论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理论建设、评价体系建构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还略显不足。为此,他建议,首先,应把握美术评论的正确方向,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立场和导向;其次,应注重提升青年人才素养,夯实美术评论基础。美术评论的根本责任在于引领与匡正,作为其中一员,应努力做到解答新时代提出的艺术与审美命题、以前瞻性思维引领美术创作的方向。希望学员们在此次培训中学有所获,为新时代美术评论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王凯致辞
学员代表、浙江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王凯表示,本次人才培养项目不同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在校学习,此次人才培养项目对学员提出了两个要求,其一是学习的目的,其二是目的性的学习。创作要有历史的眼光,明晰发展规律,审时度势。美术理论创作应加强时代关联、走出舒适区、增强内驱力,避免概念化,了解时代精神需求,创作出有时代共鸣的作品。希望借此次学习的机会,能将学习所得融入今后各自的创作和工作中去,真正实现此次学习的孵化意义。
李振伟主持开班仪式
《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美术报》社作为项目主体。本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的文艺理论讲解、丰富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全方面提升青年美术评论人才的能力,培养一批熟悉艺术创作生产规律和美术评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项目结合《中国美术报》社主责主业,依托优势的评论和传媒资源,整合业界领军人物、高校智库专家、行业主管单位、报刊媒体等各类师资,组织策划一系列优质的培训课程,为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当日下午,徐涟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以人民为中心 为攀登时代艺术高峰鼓与呼》的主题党课暨开班第一课。
徐涟为学员们讲授题为《以人民为中心 为攀登时代艺术高峰鼓与呼》的主题党课暨开班第一课
编辑 | 杨晓萌
摄影 | 王 甜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