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中轴跃然方寸,中国邮政推出系列珍藏邮品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2025年7月27日,中国邮政发行《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及系列文化邮品,以方寸邮票为载体,展现中轴线的历史脉络与时代风貌。

此次发行的邮品不仅包含邮票、首日封,还有文化专题册、创意套装等,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为集邮爱好者与文化收藏者献上一场视觉和文化的双重盛宴。

首日封与中轴线文化专题册

让历史在方寸之间“活”起来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一套五枚,分别以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为主题,面值共5.50元。邮票设计以建筑标准正立面图呈现,凸显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制与美感。该套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受访者供图

这套邮票在设计中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构图布局,每枚邮票的图案均为左右对称的平面设计。“我们以中轴线对标,把5枚邮票自下而上叠放连接,从最下面一枚的永定门开始,将目光上移至最上面一枚的钟鼓楼,会产生一种行进在中轴线上的视觉感受。”王虎鸣介绍,这营造出视觉的平衡,凸显了古建筑的稳重感和庄严肃穆的皇家建筑气派。

王虎鸣在建筑背景中设计出不同形态的祥云图案,使画面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背景中的雨燕、树木极富生机活力,寓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顺致祥,以及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为呈现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宏大气象,邮票上天安门、太和殿等古建筑的黄色琉璃瓦以及祥云、轴线等背景图案还采用了特制的冷烫工艺技术。阳光之下,票面泛出细微金光,烘托了建筑的庄严气势,完美地展现了北京中轴线“中轴居中、两翼对称”的视觉效果。

此外,邮票在印制工艺设计上巧妙运用了荧光油墨。在紫光灯下,由南至北闪耀着一条红白色的彩带,呈现出车水马龙的动态效果。位于景山之巅的北京城中心点与正阳楼下的“0公里”起点以及万宁桥下的古运河,也以醒目的荧光色彩映入眼帘。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荧光效果。受访者供图

首日封的设计别具匠心。一套五枚的首日封以中轴线代表性建筑为主体,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是现在北京中轴线的地图,画卷上标注建筑点位,浮现建筑样貌,宛如一幅古今交融的历史长卷。首日封整体画面采用“做旧”的方式,模仿文物的肌理,用古画的印象表现现代的中轴线,同时叠加洒金宣纸肌理,与古画风格的图案相得益彰,传递出文化遗产的厚重韵律。首日戳的设计则巧妙融合现代与古典——左侧为现代几何体的“中”字,右侧为何尊铭文中的“中”字,展现了中国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

这套邮品不仅是集邮者的珍藏,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方寸之间尽显中轴线的历史印记。

北京中轴线文化专题册

邮册中的中国古典建筑美学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北京中轴线文化专题册以丰富的邮票资源为核心,收录了新邮版式一、版式二,以及多套相关老票,如2020-16《故宫博物院(二)》套票、小型张,2022-22《中国名亭(二)》套票,1997-18《天坛》1、2图,《天安门》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邮册设计以中轴线地标建筑为主线,以建筑正立面彩色图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美感,通过细节展示建筑的精美以及中式建筑中的规制。邮册依次从北往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景深手法区分建筑层次,既突出单体建筑的细节之美,又展现中轴线整体的秩序感。

邮册中,建筑标准正立面彩色图与细节特写交相辉映,中式建筑的规制与工艺一览无余。例如天坛的穹顶、故宫的殿宇,均以精准的线条与色彩还原,让读者在方寸间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匠心独运。

《福瑞中轴》套装

将中轴线元素“定制”成钥匙链

为让中轴线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国邮政联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推出多款创意产品,如《福瑞中轴》邮票钥匙扣冰箱贴套装和《六都千年 天地中和》冰箱贴邮册套装。

《福瑞中轴》套装以中轴线建筑元素以及人文元素为灵感,包含精美的中轴线邮票、钥匙扣和冰箱贴。消费者既可以把整个产品当摆件欣赏,也可挑选喜欢的挂件,自己动手搭配一套钥匙链,让文化收藏更具趣味性。产品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舞台布景的方式呈现中轴线的建筑文化、历史遗存与风物人情。中间的安定门至鼓楼建筑剪影,展现了中轴线悠远的历史。

如果你钟情于古都文化,《六都千年 天地中和》冰箱贴邮册套装绝对值得入手。这套售价248元的套装不仅包含新邮套票,还收录了杭州西湖、西安城墙等六座古都的经典邮票,堪称一部“邮票上的中国古都史”。

套装里的冰箱贴外层采用大漆工艺,内层以合金珐琅再现13座中轴线建筑,滑动开启的设计寓意“开门见瑞”。邮册封面取“天圆地方”之意,用赭黄、朱红等传统色彩对应不同古都,翻开册页,就像展开一幅跨越千年的文明长卷。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军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