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之都邯郸:公交是成语展馆 街区用成语“说话”

河北省邯郸市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毛遂自荐、胡服骑射等1584条成语典故与邯郸有关,成为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符号。

近年来,邯郸擦亮“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这张城市名片,深挖历史资源,创新表达方式,丰富体验场景,将成语文化融入城市发展。

河北邯郸:

成语融入日常 沉浸式文化体验


行走在河北邯郸,成语元素遍布街头巷尾,就连穿行在城内的公交车,也浸润着满车的成语文化。车内有成语挂件、成语贴画,滚动播出着成语典故短视频,像这样的公交车有100多部,它就像一座移动的“成语主题展馆”,乘客抬头就可以与历史对话。


去年,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邯郸对全长5.6公里的光明大街进行了综合改造,路面更加宽阔整洁,沿街的商铺牌匾也融入成语主题,整条街区成为流动的“成语博物馆”。

成语文化融入城市建设

塑城市新地标


夜幕降临后的邯郸道,人气更高。实景表演大多与成语有关,市民游客可以沉浸式领略与这个有关的历史典故。


在邯郸,成语这张特色名片全方位融入城市建设,不仅让成语符号浸透到城市的角落,当地还将成语排成了学生的课间操,让成语文化融入学生们的生活。


小学生:非常喜欢学校的成语广播体操,因为可以学到很多的经典成语,还可以锻炼身体。


用奇思妙想推动成语文化创造性转化,让成语文化融入日常、可感可知。河北邯郸在推进城市更新中,以成语典故为钥匙,打开了文化资源转化新通道,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