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上海沪剧院一级演员、沪剧代表性传承人朱俭因病去世,年仅50岁。
他最后一次登台是在6月19日,在天蟾逸夫舞台,为6月底要上演的红色经典交响音乐演唱会举办观众见面会。当天,他与王丽君携手演唱了沪剧《一号机密》的唱段,不少老戏迷感慨,那旋律,那情感,仿佛还萦绕在耳边。没想到,这竟成了他的舞台绝唱。朱俭的离去,让上海沪剧界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艺术成就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陈薪伊(左)指导朱俭和茅善玉排练《邓世昌》
朱俭1992年进入上海沪剧院,2007年拜在沪剧“王(盘声)派”传人孙徐春门下,出演了《董梅卿》《雷雨》《露香女》《日出》《一号机密》等多部深受沪剧观众喜爱的作品。
“至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新民晚报记者打通孙徐春电话的时候,他正赶往朱俭家,爱徒的离开让他分外心痛。他告诉记者:朱俭祖籍山东,性格至真至诚,虽然平时不喜欢应酬,但他很大方,排《陈毅在上海》时,朱俭每天不声不响帮师父把饭和水果买好,做这些事他都默默地,从来不声张。自6月19日当晚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一个多月来,几乎每天孙徐春都会去医院看他,前几日,经历二次手术后,家人朋友都以为硬气的他肯定能挺过来,却没想到突传噩耗。“除了心痛,就是惋惜。”孙徐春说,“我至今还记得拜师那天,他真诚地对我说,叫我一声师父,不仅仅是传授技艺的师傅,更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
难舍爱徒,孙徐春痛心
朱俭1975年出生在上海,从小爱唱歌,曾参加过小荧星艺术团。音乐艺术的熏陶为他日后在沪剧舞台上的大放异彩埋下了伏笔。1987年,他凭借着对沪剧的热爱和自身的天赋,考入上海戏曲学校沪剧班,从此开启了他的沪剧之旅。1992年,他进入上海沪剧院,在那里,他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从《日出》中的方达生到《雷雨》中的周萍,再到《邓世昌》《一号机密》,作为上海沪剧院当家小生,他一直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他合作过的女演员横跨四代,从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茅善玉,到同学程臻、吉燕萍,再到80后的赵隽晴、王丽君,乃至90后的洪豆豆……朱俭曾表示:“演员都会期待下部戏会不会有自己的角色,但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会提前知道我接下去要演什么戏。”
《陈毅在上海》排练厅里,师徒对戏历历在目
朱俭能够走到聚光灯下,离不开上海沪剧院原院长茅善玉的提携。当初,茅善玉排《董梅卿》,导演陈薪伊把他从青年演员中挑选出来扮演剧中的男一号寒江舟。从《董梅卿》到《雷雨》再到《露香女》,茅善玉带了朱俭13年,也让他明白了什么是传承。朱俭和洪豆豆一同出演《魂断蓝桥》,延续着沪剧院传帮带的传统,让更多年轻演员走到台前。
朱俭主演《邓世昌》,尽显英雄气
沪剧《邓世昌》是朱俭艺术生涯不得不提的一部作品。排演过程中,他的付出让人为之动容。为了演出邓世昌的精气神,他和剧组一行30余人深入上海水警区四大队体验生活、接受训练。每天早上6点起床,绕着训练场5圈长跑,还有不间断的军事对抗,输的一方面临50个俯卧撑的“惩罚”,下午5点高强度的训练后,还要进行海军知识的培训,内容涵盖旗语旗操到舰艇修复……他曾感慨:“每天晚上回到军营都已经趴着动不了了。作为演员,可能体力还不能完全跟上,但是精神必须坚持。”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从穿着短裤海魂衫到裹上冬衣,经历了三个季节的排练。这部剧对他的声带也是极大的挑战,与以往唱段不同,《邓世昌》的唱段很费嗓子,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首演时,他饰演的邓世昌有16段唱,他用自己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了沪剧的侠骨阳刚,也让这部剧成为了沪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
挑战《一号机密》中表面懦弱实则建议的陈达炜
之后,他又在《一号机密》中挑战新角色。他在剧中演绎表面文弱、实则内心强大而理性的陈达炜。为了演好这个人物,他特别注意收敛表演幅度、把握精度、注重细节,表演“外松内紧”。他将陈达炜比作早晨五六点钟正要日出时天空中的月亮,是心中有光芒、守护着太阳升起的月亮 。
朱俭(左)再演《董梅卿》,他始终致力于沪剧传承发扬
除了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朱俭还一直致力于沪剧的传承与推广。他深入乡村,为那里的百姓送去精彩的演出。他积极参与沪剧爱好者的培养工作,开办沪语学习班。在青浦,他设立朱俭文化艺术工作室,开展达人选秀活动,他说:“沪语是上海的文化根脉之一,传统沪剧学习也有念白课,只有上海话说标准了,才能保证沪剧传承的原汁原味。”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朱渊
编辑:唐梦葭
编审:周春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