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荐读丨品味今人笔下《清渭楼赋》系列作品的时代新声(之二)

清渭楼始建于秦代,是古都咸阳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唐代诗人许浑曾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句,生动描绘了渭水之畔这座千年名楼的壮丽景象。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并留下了“黄公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感叹。这些诗篇不仅描绘了清渭楼的壮阔景象,更寄托了文人的家国情怀。

今日清渭楼前,依旧可见文人雅士挥毫泼墨的身影。他们或咏叹渭水奔流的壮阔,或感怀历史沧桑的变迁,或抒发对故土家园的眷恋。这些新作既延续了古人的文脉,又融入了时代的气息,使清渭楼的文化底蕴愈发深厚。现收集整理这些赋文佳作分期展示,以飨读者。


清渭楼赋

作者:张英民

清渭楼,乃华夏千古名楼之一也!其傍水而立,临渭而显;南接秦岭之青翠,北揽五陵之风烟,东控晋豫之锁钥,西踞陇蜀之雄关。闾阎扑地,参差画卷;俯瞰通衢,纵横棋盘。琼楼凌霄,龙腾凤舞;展翅欲飞,直插云天。物华天宝,泽润八百里秦川腹地;人杰地灵,叱咤风流一统秦汉。斯楼清渭,乃古城咸阳之地标,犹如画龙点睛,驰舟悬帆。

六国一统,阿房宫馆;渭流涨腻,飞阁流丹;楚人一炬,秦楼箫咽。汉唐京畿,东楼卓然;五陵年少,白马银鞍;折柳话别,西出阳关。北宋景祐,黄公孝先,重修古楼,古渡南岸,更名“清渭”由此肇端。元末楼毁,明初重建;修整迁址,光绪年间;傍立渭水,坐北朝南。楼伴古渡,相映成趣;诗咏名楼,千古流传。李太白梦断秦楼兮,咸阳古道;温庭筠叹雨如丝兮,空蒙钓船;许浑一上高楼兮,蒹葭杨柳;黄孝先不下清渭楼兮,寄怀青山。

改革开放,星移斗转;政府决策,琼楼重建;各界共襄壮举,千年名楼重新屹立于渭水之畔;瑰丽奇特可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媲美比肩。

观斯楼也:基台层起,玉阶盘旋;一栋雄踞,四层飞檐;斗拱镂扉,菱花雕扇;百柱排涛,金瓶辉天。翘角联袂兮四面八阵;廊腰回旋兮,藻井斑斓;彩绘缤纷兮,辉星耀日;碧瓦参差兮,紫气岚烟;厅悬字画兮,丹青瑰宝;室存翰墨兮,千秋绚然。宫阙凌空兮,俯林窥鸟;临高观渭兮,逝水东南。

美哉斯楼,古城腾飞之写照;壮哉斯楼,咸阳百废俱兴之大观!

作者简介:张英民,网名沣渭庶人,咸阳市渭城区人。曾任兴平市委副书记、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等职。曾主编出版《咸阳大辞典》《咸阳百年图志》《咸阳经典旧志稽注》等方志类文献4种21册,总量约1500余万字。先后发表诗歌、散文、论文及书法作品300余篇。2011年入编《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陕西省书协会员、全国市长书画院和西北书画院院士。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