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丞相“一封信” 二十四伎乐《三国的三国》成都首演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成都武侯祠中有一盛景,有的游客看后默默流泪,有的则捧腹大笑。不是绝美风景,也没有精彩演出,让游客驻足欣赏良久的,是丞相祠堂前堆积如山的信:孩子们会向诸葛丞相表达成长宏愿,大人们也会将心中的苦楚默默放置在丞相身前。这一封封跨越时空的信件构成了武侯祠最浪漫的一角,也为二十四伎乐的制作团队提供了灵感。


演出现场

7月25日晚,二十四伎乐国风乐团带着他们的第三个故事《三国的三国》,在成都正式开启巡演。这是自《唐·宫乐宴》《宋遇东坡》之后,二十四伎乐的又一重磅力作。据乐团负责人介绍,这次将视线聚焦在三国,而武侯祠中这些写给丞相的信则成为了最重要的灵感。

《三国的三国》正是以“时空信件”的叙事方式为线索,让处于不同时空的人给诸葛亮寄出信件,打破线性历史,再以音乐回答“若诸葛亮收到你的信会如何回应”。例如用古筝模拟箭雨、琵琶演绎东风,将谋略“听觉化”。


演出现场

演出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拉开三国序幕,用四幕展示诸葛亮从“隆中对”的谋略初现到“五丈原星落”的悲壮终章,以音乐形式浓缩诸葛亮的一生,强化英雄的悲剧性与崇高感。音乐不单是拟人的声响,也是谋略的推进。从《三顾春秋》和《卧龙吟》的蓄势待发,到《一时瑜亮》的交织混响,再到借《敕勒歌》对历史的沉思与回首,起承转合、先抑后扬,以音乐铺垫人生的命运跌宕,成为全新重看三国的声音切角。


演出现场

作为乐团戏剧国风音乐会的第三回,在舞美和服化道上也进一步深化了古今交融的视觉表达:服饰参考三国史料,同时入现代剪裁。乐团也欢迎观众着汉服入场,亲历“羽扇纶巾”的时代风雅与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伎乐恰当地选择了部分流行歌曲进行改编,例如大热美剧《权力的游戏》主题曲,磅礴宏大的节奏出现在赤壁之战的章节里,很好地隐喻了曹操“横槊赋诗”与权游铁王座的野心共性。在音乐节的结尾彩蛋中,乐团还演出了林俊杰的《曹操》,以搭配本次三国的主题。

在演出中还出现了许多历史人物,例如苏轼和杜甫。乐团以他们的经典诗篇为线索,也让这些历史人物完成了与诸葛亮的对话。尤其是东坡的情节,乐团的设计别具一格。


演出现场

记者从乐团主创处了解到,《宋遇东坡》是以苏轼的“赤壁”为引,展现文人面对挫折的豁达;而《三国的三国》则转向赤壁的“另一面”——从火烧连营的谋略美学切入,将“借东风” 的传说作为战役氛围的注脚。乐团通过大量的原创音乐将苏轼的“江月”与诸葛亮的“烽火”并置,试图揭示赤壁作为文化符号的多元性。如果说《宋遇东坡》的核心是聚焦苏轼的个体觉醒,以国乐诠释士大夫“穷达兼济”的儒家情怀,那《三国的三国》则转向更富有力量的集体英雄叙事。

“我们用‘时空信件’这种创新的方式,让现代观众与诸葛亮隔空对话,追问‘理想是否值得牺牲’‘历史能否照亮当下’。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正是苏轼内心精神中‘历史与自然的双重寄托’。”乐团主创认为,这也是向东坡的再次致敬和深度阐释。

(图据乐团)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