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助力国家级非遗《都玛简收》剧作改编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都玛简收》是少有的女性英雄史诗,展现了女性勇敢、智慧和仁爱的品质。”近日,国家级非遗史诗《都玛简收》剧作改编启动仪式暨座谈会在云南省绿春县举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郑静作为项目负责人,向众人阐释她的改编理念。

这座西南边陲小城与重庆大学长达13年的对口帮扶,就此翻开文化赋能新篇章。


活动现场。重庆大学供图

据悉,《都玛简收》是地方传统民间文学,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及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哈尼族聚居区,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启动仪式上,绿春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白用明强调,启动《都玛简收》剧本改编工作,就是要通过艺术提炼,更精准、更生动地展现其蕴含的文化精髓,使其成为推动绿春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有力载体。

郑静表示,女性的力量不仅仅是后宫争斗,也在前朝和庙堂,创作核心需把原神话中注重表现个人命运的爱情史诗,转化为表现民族命运的生存和发展史诗。

接受任务后,郑静便着手采风、调研工作,数次到绿春乡镇听取省级非遗传唱人的建议,开展创作研讨会。2023年以来,重庆大学陆续投入约50万元用于《都玛简收》绘本、插图、文创IP和短视频制作。

“学院全力支持该作品剧作改编,这有助于传承发扬哈尼族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绿春实践,重大行动’文化帮扶的典型案例。”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表示。

据了解,自2012年对口帮扶以来,重庆大学一直秉承“绿春所需,重大所能”的原则,对其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真心实意帮扶,真金白银投入。下一步,重庆大学将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文化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汇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与兄弟高校、企业和政府开展组团帮扶,助推绿春全面振兴。(晏红霞、罗荣)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