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 | 上古奇书宋本《山海经》高精全彩影印 随书推出限量内页图框 毛边特别版编号发售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宋本山海经》

国家珍贵古籍丛刊

毛边本限量发售


编著者:(晋)郭璞 注

装帧:精装16开

定价:140元

ISBN:978-7-5013-8578-2


毛边版(含定制藏书票、毛边本、飞机盒):140元

带画框版(含定制书页画框、飞机盒):119元(8.5折)

光边版:84元(6折)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选自《山海经·海外南经》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



所谓“山海经”,顾名思义,它是关于“山”和“海”的“经”。从现存的史料文献看,《山海经》作为书名第一次出现,是在司马迁所著《史记·大宛列传》之中提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段话被东汉的王充在《论衡·谈天》中引用,但“山海经”写作“山经”。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司马迁提到的只是《山经》,即《五臧山经》,而非《山海经》。“山海经”一词,是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合并《山经》和《海经》并重新命名的。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全书由《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组成。《山经》以山为线索,将名山大川分为若干组,概述当时“海内”的范围:东至大海,西抵甘肃、青海,北达内蒙古,南届广东、四川等地。总体而言较成体系,风格也相对统一。《海经》则主要表现“海外”世界,记述风格相对灵活,神话传说、异域方国,无物不奇,无事不奇。而所谓“奇”,大多虚无缥缈,现今已难以证实。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书中涵盖了上古地理、天文、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藏、医药、宗教等方面的诸多内容,展示了远古的文化,人类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活动,可以说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何“奇”之有?



《山海经》全书文章18篇,约3万字。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神话人物。书中的鸟兽,动辄好几个脑袋、好几条腿,呼风唤雨,甚至可以祸国兴邦,在今天看来,显然是超现实的存在。

比如,提到四方的海外经,其中描绘了超出普通认知的异域世界,如“扶桑国”“炎火国”等。这些国家不仅有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还有奇异的人类部落,例如头长在胸口的“胸国人”。

异兽记载更令人叹为观止,如:“天吴”,水神,八头人面,八足八尾;“计蒙”,人身龙头,在漳水中畅游,出入时会掀起狂风暴雨。这些描述是否来源于古人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我们已无从知晓。(“天吴”等,自《海外东经》)


“天吴”等,选自蒋应镐绘明崇祯刻本《山海经》卷九《海外东经》

一些学者提出,《山海经》中提到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故事,是否可能是古人对某种超自然现象的记录?是否可以说,《山海经》为我们揭示了一些隐藏在古代的“天外谜团”?现今再前沿的科学发现也无法介绍《山海经》的记载。


“夸父逐日”,选自蒋应镐绘明崇祯刻本《山海经》卷八《海外北经》

凡此种种“灵异现象”,为我们现代人类展现了上古时期的生态环境和古人对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


注者郭璞何人?



《山海经》作者不详,但为其注疏之人则非常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晋郭璞。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郭璞出生官宦家庭,父亲是建平太守,一生衣食无忧。他自幼喜欢经术,博学高才,精通阴阳算历,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凭借其五行算术的能力,迅速得到权贵的青睐,官运亨通一路升迁至尚书郎。郭璞对古文字学、训诂学的造诣颇深,尝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楚辞》《穆天子传》等书。



“从此再无人信《山海经》”



在《山海经》的字里行间蕴藏着奇异的山脉、神秘的水域,以及超乎想象的异兽。这本书到底是古人天马行空的幻想,还是一部描述远古世界的“百科全书”?

秦汉以来,对《山海经》一直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认为《山海经》是真实的,是对上古历史的真实描述。另外一种认为是虚幻的,或者认为在虚构故事,对《山海经》内容的不理解。而郭璞属于前者,他对《山海经》加以注解,不但认可《山海经》的内容,还旁征博引,并加上自己的亲身所见,来向人们解读《山海经》。


在郭璞的注解中,人或事物的具体位置是有具体而真实的说明的,因为两晋时期绝大部分地名和今天的地名之间,即使名称不同,但是其中的变更历史是清晰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参照郭璞的注解来解读《山海经》。

郭璞承认《山海经》时代的多人种现象,并且对人种之间的演化有一定的讲述,整理了一定的脉络。联系到郭璞对易经、占卜等深入了解,可以认为他是真正理解了《山海经》时代,承认了这一段远古历史,甚至洞悉《山海经》和《易经》、和伏羲女娲炎黄等之间的关系。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后世对《山海经》的注疏很多,直至明清时期考据学逐渐兴盛,《山海经》毕竟年代久远,考据则出现更多的虚幻色彩,因此也更无人相信上古神话中的真实性。甚至在民国时期,尽鲁迅先生非常痴迷《山海经》,但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及 “《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也”,这几乎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从此再无人信《山海经》了。



《山海经》的天地智慧



站在历史时间的长河中,凝视这部上古典籍,《山海经》向我们展开的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一部博物志,更是一幅描绘天地万物的瑰丽画卷。神山、大海、奇物、神祇,展现了古人对宇宙和万物的认知与想象。自然运行的世界,不仅是人类居住的物质空间,更是充满了神灵与力量的神圣领域。

面对宇宙,《山海经》中所描绘的时空契合,虽无法像现代科学家那样借助精密仪器观测宇宙,但凭借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和丰富想象,展现出上古社会对宏观世界的不懈探索;面对地球万物,《山海经》记载的大量山脉、河流、矿产、地震、火山等地理信息和地质现象,反映出古人对地球内部运动及其引发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知;面对奇异生物,那些对看似荒诞不经的生物形象的记录,更体现古人对生命世界和生态系统的关注和探索。


现存《山海经》最早版本



关于这部奇书的版本,目前所见最早是南宋淳熙七年(1180)池阳郡斋刻本。此宋刻本三册,首册卷前有郭璞《山海经序》、目录、刘歆(秀)撰《上〈山海经〉表》,卷一至五为《山经》,即《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卷六至十三为《海经》,即《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卷十四至十八为《大荒经》。


该本曾为汪士钟收藏,有“宋本”“汪士钟曾读”等印;后由杨以增购藏,有“海源阁”“以增私印”“关西节度系关西”等印;后由次子杨绍和收藏,有“杨绍和”“杨彦合读书印”“宋存书室”“世德雀环子孙洁白”等印;最后由周叔弢收藏,有“周暹”等印。1952年弢翁将藏书悉数捐赠,此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首次高精全彩影印

再现宋本原始风貌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曾收入《中华再造善本》线装影印,本书系首次高精全彩影印面世,对底本重新进行高精扫描和修图制作,选用高档超感纸四色影印,最大限度展现宋本历史风貌的每一个细节。







延续“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

精品制作标准



2024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启动《国家珍贵古籍丛刊》出版工作,根据“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国家珍贵古籍丛刊》从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典籍中遴选出“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较强、流传度较广”的存世佳椠为底本,尤其重视“尚未出版过的、版本极具特殊性的、内容脍炙人口的”善本,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经典性、珍稀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每一部典籍的正文前均设置书名页、牌记、目录等完备信息,著录内容包括作者及撰著方式、版本及朝代、馆藏机构、该本板框尺寸等,均依据文献学规范著录,由专家研究、考证和审定,为读者精确传达各部原典的关键信息;每种均延请国内研究该文献的权威专家进行解读,除对该典籍的基本形态作客观描述外,对作者和主题、内容作简要概况,并涉及后人评价等,同时对该文本的不同版本进行系统介绍,并详细阐释该版本的特点和收录情况等;各书目录力求详尽至原书各层级章节,部分诗文集子目编辑至篇名,目录在各卷次以下详列各卷所收诗文辞赋篇名,读者可从目录一览全本框架,并快速浏览和检索相关篇目,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

《宋本周易》《元本孟子》《宋本曹子建文集》《宋本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等已于2024年底面世,获得学术圈内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特别定制内页图框

摆件形式赏心悦目







特别定制内页图框

摆件形式赏心悦目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献出版中心

供稿 | 黄鑫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