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壁 | 陈振濂谈当代书法理论体系、刘曼华谈漫画、宋石磊谈艺术史学科的危机


《中国美术报》第407期 学术聚焦

一般的理论研究工作,不一定非要有优秀的实践经验,但牵涉到“书法理论体系构建”这样的全方位命题,若作为一个“体系”可能的创造者,即使身份是纯粹的理论家,则理性认知能力与审美感知能力也必须兼容并举;严格的逻辑检验和对作品视觉形式的感性体验也缺一不可。这样才能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场面——理论家慷慨激昂讲得头头是道,而书法实践家却完全无感、麻木、漠不关心,甚至无视。


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撰文《构建“当代书法理论体系”的几个基本立场》


——艺术领域的理论体系建设,应警惕滑入各说各话、各自为营的境地。

传统漫画正在被新的漫画形式所代替,漫画的载体和工具也有所不同,电子绘画与多媒体联通成为一种新的漫画创作方式,但这种新的创作方式只是技术层面的,它不能替代漫画家的思想与对生活的感受。所以,今天的漫画家在利用好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更要坚守住漫画家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而创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主任刘曼华谈“漫画,与时代的脉搏相合”


——文艺当为人民鼓与呼,漫画更是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一把锋利匕首。

跨学科引入的初衷是为了走出艺术史学科的危机。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跨学科的介入使得艺术史学科的边界延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艺术史丧失了自身本体和学科主体性,致使艺术史学科一度处于边缘化状态,出现了“艺术史研究与艺术无关”的吊诡现象。中国艺术史学科的主体性建构便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宋石磊谈“跨学科所带来的艺术史学科的危机”


——艺术史学科的核心,在于艺术二字。脱离了艺术,也就脱离了本体,失去了学科特色和存在价值。

(冯知军/点评)

编辑 | 李振伟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