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热搜放大镜|云南彝绣又火了!记者采访到了设计师→


嘿,大家好!

开屏热搜放大镜闪亮登场!

在这里,开屏新闻记者将落地热点新闻,深入挖掘热搜背后的新闻故事。每天5分钟,和开屏新闻一起一览昆滇爆款话题,开启精彩探索之旅!

今天是7月22日,截至12点45分,昆明网友们热切关注着本地热门话题,微博昆明同城热搜前几名分别是:

●楚雄彝绣时装展绽放非遗魅力 ●云南人的快乐随地可见 ●赴一场与云南的夏日清凉之约 ●云南普者黑景区万亩荷花盛放 ●安宁半边红李子脆甜爆汁

其中,由@春城晚报主持的话题#云南发现5种中国新记录鱼类#等话题也获得了网友们的热切关注,话题热度还在持续攀升中。

云南彝绣又火了!

7月22日,“楚雄彝绣时装展绽放非遗魅力”的话题冲上热搜。彝绣手艺人凭借一针一线,将对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的独特理解,精妙地“绣”进每一寸布料,每一件衣裳。其色彩斑斓、构图严谨的传统图案,在融合现代时装的剪裁设计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多元呈现:让彝绣服装适应每一个场景

当天(7月22日),开屏新闻记者采访到了热搜话题中视频里多套彝绣服装的设计师——云南咪依噜民族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罗珺。她向记者介绍,她的彝绣服装设计深度挖掘文化精髓,创新性地融合校服、正装、礼服与时装的多元系列,旨在让彝绣的生命力在不同场景中绽放。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文化校服”,到专为职场人士打造的“公务正装”,再到承载梦想的“礼服”,以及彰显个性的“时装”。


她认为,文化自信不应止于口头,更应深植于生活的日常。因此,在她的设计版图中,除了高端定制的礼服和商务正装,更是创新性地推出了校服系列。她希望通过在校服中融入彝绣传统图案,让孩子们从小便能感知民族图案与色彩的魅力,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播者。

在图案灵感方面,罗珺巧妙地将传统与地域特色融合。她说:“我们的产品,既要有文化的传承和内涵,更要有现代人的时尚感。”她不仅汲取彝绣设计中经典的红黄色彩与传统纹路,还特别融入了楚雄独有的“绿孔雀”元素。这些灵动的图案不仅为服装增添了生机,也间接推广了家乡的文化名片。同时,她还从彝绣传统图案中获取灵感,例如她在男装中巧妙运用祥云纹和羊角纹等元素,赋予服装更深的文化特色。

在针法运用上,罗珺在传统平绣和插绣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引入了扣线绣、压线绣等技法,使得彝绣的图案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提升了整体高级感。面料的选择也因应服装的应用场景而异,她选用真丝、轻纱来凸显礼服的飘逸,而棉麻等材质则用于日常穿着,同时兼顾彝绣工艺的承载力,保证服装的品质与文化特色并存。


全方位把控:设计流程与团队协作

罗珺告诉记者,她与彝绣的缘分始于耳濡目染的童年。她出生于一个世代传承彝绣技艺的家庭,外婆和母亲的指尖飞舞,将一针一线勾勒出的美丽图案,深深烙印在她的记忆中。正是这份与生俱来的热爱与责任感,促使她投身其中。


每一件彝绣服装的诞生,都凝结着罗珺及其团队的心血。设计流程始于对受众需求的深入思考。她强调,设计师首先要明确服装的使用者及其场景,以此为基础,规划文案、设计图案,最终选择最合适的刺绣针法和技艺,确保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

在团队建设上,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模式,为楚雄当地的绣娘提供了就业机会。在今年楚雄火把节的服装走秀上,罗珺的团队展示了六七十套精心设计的彝绣服装,每一件都凝聚着整个团队的智慧和汗水。


“一件高端定制礼服的制作周期至少需要一个月,全部为手工缝制,这背后是对彝绣技艺的极致追求和对匠人精神的坚守。”罗珺说,她本人更是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除了个人创作,她还积极开办工作室和各类培训班,旨在提升更多人的彝绣技艺。面对年轻一代的民族服饰设计者,她认为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将其融入设计,创作出有灵魂、有深度、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今天的“开屏热搜放大镜”之旅

告一段落

明天同一时间

开屏热搜放大镜

继续和你一起探索更多

昆滇精彩!

策划 王云

统筹 何晓宇

开屏新闻记者 张田睿 文 龙宇丹 摄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