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诗鸿
《采菊:乐至》
白云料峭,妨碍了我修剪远山,或者
成为一朵菊花的可能,草色恣意
绝句汹涌,山花漶漫,它不为谁所独有
笔墨轻颤,就是一川烟雨,半亩荒园
草木葳蕤,鸟鸣纷溅,小村静默如斯
掩映着袅娜的炊烟,煽动着乐至的隐逸
与诗意,一朵隔世的菊花,诗意荡漾
客路逢秋,释放出水稻、高粱、玉米的翅膀
泄露出隐藏在大豆玉米皮肤下的黄金
和积蓄在水稻高粱内部的火焰,而一行秋雁
江阔云低,眉批着秋水和夕阳,推迟着
落日将落,等同于推迟了生命的苍凉,与辽阔
而惊世骇俗的千年乐至,葱茏、茂盛
无我,而汹涌,如此经典和刻骨——
山川隐隐,车马寂寂,乡野、草屋和庭院
在断雁惊寒的西风中,次第开落;呈现着乐至
儒侠并举、礼乐怀仁的明月、锦瑟与霜冷
犬声交错,小径阡陌,慢慢敛尽了炊烟、白发
和蝉鸣;一滩鸥鹭惊起,一朵永夜的梦
一颗走失的心,和月光下折翅的飞鸟,与青春
暗香盈袖的菊花,归隐于乐至的一颗宇宙
恍如明月高悬,遗落于喧嚣浮世的一滴残墨——
《魏晋风骨的桃花》
一朵隔世的桃花,被芳草送一程,落英
送一程,猝不及防地,深陷于晚霞
虚无的皱褶,花蕊半开,撩乱了
晦明不暗的明月,桃花三千,作为其中一朵
我愿意接受蜜蜂的叮咛,与教诲
诗意恍惚,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水村
或者山廓,都置换成诗经、乐府,七律或国风
绿绒绒的诗意,撑着一竿小令,墨骨微醺
有些胆怯,和惶恐,这瞬间的惊鸿
不喧哗,自有声;几滴隔世的梵音
徒有魏晋风骨,墨迹未干、泉涌不尽
在蛰伏的花蕊中,凋零又绽放,无尽的轮回
在摇摇若短的长风中,欲说还休——
以梦为马,一首诗,在众花喧嚣中
依然形单影只,瘦骨嶙峋,高举着王冠
和骨朵;临江畔,卧残月,烟光薄
一汪浓愁,在桃花和残云间,诗意微醺
凭月偷渡,内心既汹涌又缓慢
在长风中,再次把贫贱之躯抱紧……
桃花在涨,溪水在涨,笔墨一片汪洋
诗意沧浪,上阕雪清玉瘦,隔江三米
漫过汉语、修辞和故园,下阕依然空怀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雄心
魂梦不堪怨,歌罢玉尊空,一颗心,蓬瀛万丈
东山高蹈,秋月争明,惊动了简策汗青的内伤
和她深怀多年的大病,像没有文字的墓志铭
于落霞中虚拟、幻灭,惊起失眠已久的万古愁!
以梦为马,一朵冒名顶替的桃花
诗意恍惚,在暗香盈袖的雨丝中一盏风存
《乐至:种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
明月流淌到这里,草木丰盛,词语葳蕤,
笔墨陡峭,可能影响了豆苗的茂盛,与茁壮
道狭草长,夕露沾衣,豆苗拔节的速度
取决于笔墨的浓淡,和思想的深浅
一首隐逸的诗篇,在乐至;煽动着
宣纸上的狂雪,和五千年美学的烽烟
克制着东晋的落日,及其反面
在乐至:种豆南山,带月荷锄,岁月葱茏
三三两两地,翻晒着诗书和故人,却不见来者
但春风不来,桃花不开,我不敢私自冒名顶替
一片遗留千年的月光,代替我凭栏远眺
并释放出古来的修士、隐者,或圣贤
而另一个我,克制着山川、草木,与荒凉
年年雪里,浓愁永昼,两鬓华发生
当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一颗高贵
而暗自神伤的心,在红尘中古音未绝——
稀疏的豆苗,摇曳着梦中的星辰
沾衣的夕露,惊扰了草长莺飞的辞
一个被明月压弯了腰的人,水通浔阳
气压南山,却空怀一颗要苏天下苍生的心
偶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诗篇中却越写越卑微,越来越敬畏
最终在隐逸的桃花中,栖居无处安放的灵魂
纵是堪折的春天,也有振翮之心——
一首词,满衣清泪,分开众水,遗世独立
《归去来兮》
晨光熹微,如大梦初醒,瑞雪轻飏,
这万木霜天的美,气定神闲,圆笔藏锋
不徐不急,恍若恩雅,拨动了天上的大琴
浩荡的天籁,承受着宣纸的惊魂
和笔墨的哗变,于低眉处
酒樽空擎,音书过雁,泪倚阑干……
当明月初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一片私自下凡的明月,释放出惊寒的落霞
乡愁的雁阵,和汉字的马群,孤绝、高耸
伴我在浮世点豆、茗茶、饮菊,笑谈风云
恍如一滴隔世的轻尘,一钱烈酒到天明——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归去来兮,愿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人间皆安;这暗夜、微澜,残更和沙漏
这闪烁、穿越,和刺血而成的
一瞥惊鸿,仿佛暗藏的落日
和不语的家国,凛人、彻骨,几近于无
只有一个细小的伤口,证明你曾经来过
桃花隐隐,南山崔嵬,当万马长嘶
千山过尽,一颗蒙尘的心
在遗落的词牌中,醒着,叫着……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孤独的嘶鸣,怀抱决绝的名字
穿越前世和今生,于万木霜天中
承受着红尘的疼痛,和大地绵延的悲悯
一行辞赋,诗意婉约,烟雨半开
在被晨光熹微点拨过的长风中,缓缓勾沉
注:文中诗词均引自陶渊明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