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密码,或一群人的山水田园(组诗)

作者:黄仙进

(一)乐至元帅故居拾遗

被一朵花翻新的早晨,代表和平的鸽子

轻车熟路,在檐角之间穿梭

我们追随鸟鸣和古木的指引,走到这条路完全消失

就能推开元帅的旧宅门,庭院矗立的雕塑

目光深邃。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缩影

从眼前刚毅的面庞开始倒叙,闪电退回天空

那群人如良药,对症黑暗的人间和溃败的年代

怀揣燎原的火种,点亮自身,成为光芒的一部分

试图唤醒东方古老的国度,驱虎吞狼

子弹一个劲儿往侵略者与反动派身上招呼

这过程不亚于蒙眼走钢丝,将脑袋别到裤腰

他们也惧怕死亡,但仍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

总有什么比生命重要。况且死有轻于鸿毛

有重若泰山。风起于青萍之末,琼江缓缓流淌

疮痍逐渐被现代化建筑填补,而他们的背影

早已烙印进更深的星空。回到眼前故居

摆放的鲜花和水果,说明从未有人忘记

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故居前的百亩荷塘

经年的残荷枯瘦如盏,像是在风中与元帅对饮多年

(二)在乐至,桑叶将天空擦得透亮

在乐至梨子湾村,暮色与隋唐无二

一只只蜜蜂古道热肠,在时间深处

振动透明的翅膀,完成了生命的传递

三月,凋零是生命的必修课

三月,春雨贵如油,消亡与诞生

交替在每一个瞬间。手掌似的桑叶青青

在风中划啊划,将乐至的天空擦得明亮如瓷

瞧!宽阔的桑叶,有蚕在表面蠕动,啮食

树杈间隐隐有蚕结厚厚的茧,画地为牢

等待成蝶的那一瞬间。历史一千五百年

在乐至,蚕与桑早已完成对彼此的命名

在乐至,我们也会躬身,重复父辈奔波的命运

除草、翻耕、施肥、修剪枝桠,并乐在其中

阳光的爱抚,雨水的洗礼。果实的膨胀

来自于微观世界的数次分裂。等到

月亮和蛙鸣潜入水池中,乌黑靓丽的果实

就会挂满枝头。果肉香甜,汁水充沛

摘一颗放入嘴中,让它在舌尖舞蹈

在口腔引发紫色的潮汐,也可用以泡酒

让时间提纯。乐至人会在一杯桑葚酒中

醉了醒,醒了醉,在反复中确定自身的存在

(三)在乐至,西红柿有落日的美感

水利万物。你会从混沌中苏醒

一日望三回,生命的奇迹在我们眼前上演

擅耕的人,不会缺席绿叶与茎秆的每一次延伸

捉虫、打叶、施肥。防患于未然

三月之后是四月,花朵静默,雨水充沛

蜜蜂的造访,像是给你拧紧了发条

或按下了加速键。你开始明白

“凋零是生命的必修课”,仍谦逊地生长

在光合作用下坐果,在时间深处积累和沉淀

每一次膨胀,都源自于我们不可见的数次分裂

直到阳光点燃盏盏红色灯笼,因此

你曾作为城市阳台上的盆栽,都市丽人

沉溺于你的观赏性。当然,经验告诉我们

“越是鲜艳的事物,越是危险”这使你

在漫长的迁徙中,被冠以狼桃的恶名

但这是过去式。如今你带着泥点出现在

冰箱的果蔬栏,愈合的伤疤像某种神秘符号

的确,我们很难区分你属于蔬菜还是水果

我们会选择用白糖腌渍,或与鸡蛋液

烹饪,形成独特的味觉记忆。亦或生食

酸中带甜的汁水,会瞬间将我们包裹

这满足感,不亚于极度干渴时饮下井中凉水

(四)在乐至,鲜笋解决思乡难题

你们在黑暗中等待,期望与阳光撞个满怀

惊蛰,雷电的发令枪响彻云霄,大雨滂沱

你们在泥泞中赛跑,破土,像望风的土拨鼠

带着春天的泥土,与枯枝败叶融为一体

考验着挖笋人的眼力。你浑身毛刺说明

“美丽的事物,固然危险”,层叠的盔甲

意味着我们还需要一次特殊的搏斗

心中的渴望,来自于剥离的积累

对食材的尊重在于不能马虎地料理

需焯水和浸泡才能脱去你身体的苦涩

阳光轻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等待

清炒,或与腊肉同炒,都各有滋味

在一盘鲜笋炒腊肉面前,我们会明悟那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会

靠发酵来保存,获得独特的风味

这是时间馈赠的珍贵礼物,或是晾晒

在枯萎中获得褐色的形体,失去的水分

等待肉汁填满。所有的一切都在舌尖弹奏

我们的口腹之欲会得到巨大满足

这也意味着有很长一段时间

母亲会趁着夜色遁入雨滴和那片竹林

(五)在乐至,一只蚕爬过一千五百年光阴

在乐至,万物有雨洗过的澄澈,桑叶青青

我们在其中兜兜转转,视线不停转移

一千五百年,蚕与人保持应有的默契

遵循自然法则:各取所需,绝不竭泽而渔

父亲采桑,母亲喂蚕。肉眼可见的蚕

肤白胜雪,正在啮食肥美的桑叶和曦光

我们也躬身,学习如何照料每一只蚕,每一棵桑树

直到它经过四次蜕变,吐出白皙的丝线

开始结茧。人们误解为作茧自缚和画地为牢

殊不知生命的奇迹正在其中上演

蚕不急不缓,等待破茧成蝶飞翔的瞬间

蚕房的空茧,是它遗留的时间的旧躯壳

这需要蚕农们,如福尔摩斯般抽丝剥茧

从丝线到精美细腻的丝巾、旗袍、丝被

这过程不亚于破茧成蝶。而后会随马匹、骆驼、航船

到天涯海角,成为勋贵们的心头好。如今

它不再是贵族的专属,而是属于每一个人

乐至人也如蚕般劳作,用汗水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六)在乐至,误入桃花源

浅开一朵,整个乐至都香如骨髓。再开一朵

一行绝句就从桃林中萃取出来。在童家镇

沿十里桃花酿造的河流走,像误入仙境

一颗光阴深处的桃核,该在书生的青灯里

发芽、开花,等待十年寒窗的坐果。或是

栖在美人锁骨上,成为娇媚而脆弱的点缀

那是春天,树林飞向它们的鸟,桃之夭夭

人面已经隐去,只能在一首唐诗的末尾保持感伤

将一轮明月,前世今生都酿入一杯桃花酒中

用滚烫热烈,供养春天的哀伤

在桃树下吐露心事。在桃花瓣上打坐

在桃花露中洗净灵魂。为一个桃花般的女子

再次赴汤,蹈火。将耕种的疲惫投人酒中

煮沸一遍。在童家镇有十里桃花,相迎相送

我们的身心仿佛回归陶公描绘的桃花源

(七)在乐至凤凰山,柑橘有自己的语言

在乐至,我们谈论《橘颂》,谈起

一枚橘子和一位诗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仿佛眼前剥开的柑橘,每一瓣都有他呵壁问天的身影

果粒释放的每一滴汁水,都藏有他高洁的灵魂

橘树青青,曾是南国的精神图腾

屈子曾为它加冕过永恒的桂冠

这种偏爱不亚于乐至人民与柑橘之间

的相互依恋与成全。只有乐至的一方水土

才能养育出世间一等的柑橘

瞧!嶙峋的藤枝分娩出的小果

他们称它为春天里出生的绿皮野兽

需要漫长的积累,才能获得辉煌的衣袍和糖分

这过程,多像诗人们在精酿传世的词句

我们从乐至的一颗橘树出发,抵达另一颗橘树

也如此刻,从一首诗,走向另一首诗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