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陶瓷非遗研修班在贵州民族大学开班 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7月16日,2025年度“贵州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及拓展应用”研修班在贵州民族大学开班。本次研修班分集中教学和成果展示两个阶段,将通过实践实训、产区深度调研、文化解读与文创开发路径等模块,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深度融合。


开班式现场。

本次培训班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贵州民族大学主办、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承办。开班仪式上,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蒋雪明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传承发展是守护农耕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学校将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本次研修,为贵州乃至全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视野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蒋雪明致辞。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诗莲寄语学员在研修中补齐短板、夯实技艺,坚持守正创新,做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据了解,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自2016年承担省级非遗培训、2017年获批国家级研培基地以来,已持续开展十三期研修项目,累计培训学员432人,2021、2023年度两次获文化和旅游部绩效评估“优秀”。本期研修班项目涵盖黄平泥哨、牙舟陶、砂陶等贵州代表性陶瓷类非遗项目,学员年龄21至50岁,均为一线从业者。课程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核心,通过实践实训、产区深度调研、文化解读与文创开发路径等模块,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深度融合。


合影留念。

本次研修班分集中教学和成果展示两个阶段,将持续至9月初,结业后将举办专题成果展,面向社会公开展示研培成效。美术学院院长周庆伟表示,学院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进一步打造非遗研培“贵州样板”,为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与乡村振兴持续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图/文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