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民歌、竹雕、剪纸、跳和合……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当青春遇上非遗,当思政遇上千年技艺,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近期,马鞍山经开区银塘镇联合星光学校举办“非遗代表性传承校园行”系列活动。在非遗代表性传承走进校园的活动中,00后志愿者徐典多次参与其中,“‘器以载道,物以传情。’剪纸、竹雕,每一件非遗作品都非常的精彩,我看到非遗代表性技艺在课堂上完成传承,在小朋友们的手中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为我们的文化和艺术感到骄傲!”
非遗进校园。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传授非遗代表性技艺,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学习,亲手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非遗背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价值。通过推动思政课堂融入非遗代表性传承,让一项项老手艺在学生们手中汇聚青春力量。
非遗进校园。
遇见非遗,思政育人,这正是马鞍山经开区进一步探索思政工作新发展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动诠释。非遗代表性技艺的传承,是中华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道器相融”的生活美学,蕴含着祖辈丰富的思想内涵、文化基因与实践智慧。通过亲身实践,让思政育人更加接地气,让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扎牢根基。
此外,经开区还一直努力探索思政工作与中心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的工作模式。今年以来,经开区深化“‘经’彩说”宣讲品牌建设,深入重点企业、乡镇、村(社区)开展宣讲100余场,积极打造企业车间红色微课堂思政教育新模式,推动党建指导员深入车间授课。
下一步,马鞍山经开区将继续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学习强国”平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平台的融合发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载体,推动宣传手段、载体、内容创新,让宣传思想文化“活起来”、基层阵地“火起来”、思政工作“亮起来”。(马成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