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娴:跨界演绎国潮艺术,筑牢文化自信之基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在当今数字技术与文化消费深度交融的时代,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全球音乐潮流的焦点。这种“新国潮”音乐组合凭借极具冲击力的听觉体验和视觉呈现,持续点燃年轻群体的热情。根据2024年《全球音乐趋势报告》的数据,融合民族元素的电子音乐作品播放量同比激增180%。如何以国潮元素为纽带,借助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视角与流行趋势重构传统音乐的表达方式,从而筑牢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时代命题。

张娴:在古筝舞台上绽放艺术之光

在当今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古筝领域闪耀着一位杰出人物——张娴。她以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艺术追求,在音乐之路上留下了坚实而璀璨的足迹。她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是上海音乐家协会的成员,现任上海淮剧团古筝演奏员,上海文广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员。此外,她还担任教育部成协全国艺术测评评委、西班牙国际音乐舞蹈艺术节艺术顾问评委委员等重要职务。

张娴与古筝的缘分始于四岁,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郭雪君教授,后又得到祁瑶教授的悉心指导,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自幼儿园时期首次登台以来,她便活跃于各类舞台,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2000年,年仅十岁的她便在上海音乐厅演奏了大型古筝协奏曲《伊犁河畔》,展现了非凡的音乐天赋。2011年和2012年,她先后参与了古装电视连续剧《施公案》和越剧电影《白蛇传》的音乐制作,进一步彰显了她在古筝演奏方面的卓越才华。多年来,张娴获奖无数,从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器乐(古筝)国际比赛的优秀奖,到众多市级和国际赛事的荣誉,这些奖项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辉煌。近年来,她还致力于推动传统古筝艺术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为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张娴:国潮音乐谱写全新篇章,创新实践树立行业典范

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旨在打造一个在电子音乐领域最具国际化、最前沿的交流平台。2013年,张娴与日本著名尺八演奏家福田辉久、香港作曲家陈明志合作首演《千堆雪》,这部作品将传统尺八与古筝的悠扬旋律与现代电子音乐的节奏感巧妙结合,通过电子音乐技术手段,对传统乐曲进行重新编排与创作,赋予了传统音乐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演出过程中,张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将古筝的韵味与电子音乐的激情完美融合,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也在音乐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国潮音乐创新实践的又一典范之作。

2023年,为庆祝中秋佳节与祖国华诞这一超级黄金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与演出,为游客打造了一场融合海洋风情、民族韵味与国潮魅力于一体的独特盛宴。其中,电音广场成为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张娴与海昌公园合作,以“国潮+电音”的创新主题,巧妙地将传统古筝艺术与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不仅展现了国潮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现场在动感节奏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性。本次舞台还使用了高科技全息投影技术,流光溢彩的灯光与充满未来科技感的舞台效果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张娴的演出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成为了这个黄金周期间的一大热门话题。通过这次合作,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展现了文化自信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美好图景。

“一城风雅,我心向往”水景光影秀是上海保利大剧院携手国内顶尖设计团队,围绕“远香文化源”建设打造的沉浸式水景光影大型演出活动。2024年,张娴于上海保利大剧院水景剧场出演国风电音专场音乐会。一首首传统古筝曲目在电音的点缀下,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现代,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从民族乐器与电子音乐的融合,到民族唱腔对经典歌曲的演绎,这场专场音乐会通过一系列充满创意与实验性的改编,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潮流音乐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国潮音乐盛宴,充分展现了国潮音乐的独特魅力。

张娴的三次创新尝试,不仅展现了国潮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她的成功实践,为文化自信与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在保持文化根脉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张娴的两次创新尝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科技与创新思维,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多维艺术交融:张娴以跨界艺术重塑传统文化生命力

中国传统色是中华文明中极具魅力的视觉表达形式,它将自然意象、哲学思考与诗意美学巧妙融合。这些色彩体系涵盖了五十种颜色,每一种不仅拥有令人赞叹的视觉美感,更拥有独一无二的名称和历史故事。

2023年,九棵树全新孵化的自制品牌——山岚乐坊,带着其独特的感官新民乐,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亮相。张娴担任音乐总监并以古筝演奏者的身份参与了12场音乐会。这些演出以“中国传统色”为灵感,设计了“春辰”、“胭脂”、“秋香”、“阑夜”、“山岚”等色彩主题。通过结合节日节气等传统文化进行意象化创作,现场还释放古典香气作为环境香氛,首创性地将香味嗅觉、音乐听觉、色彩视觉交融互文,打造出立体感官体验的“全新感官新民乐”。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灵感,深耕传统基因,同时把握当代精神需求和审美风向,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乐风、戏曲韵律与现代剧场的潮流审美相融合。不仅提供视听二维享受,更在演艺领域创新性地融入嗅觉体验,通过香氛、戏曲、民乐、舞蹈、表演的跨界融合,营造出想象的表达和心灵的感受。色彩美学与东方韵律意境相得益彰,进一步激发国人的文化自信,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和诗意生活的向往,传扬中华传统历久弥新的风采。

敦煌文化,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延续近2000年,是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外来文化交融荟萃的结晶,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熠熠生辉。2022年至2023期间,张娴与上海遇见博物馆合作“遇见敦煌”项目。利用顶尖的光影技术,展示了200余幅由艺术大家绘制的敦煌壁画作品,将古老而神秘的故事,以光影交错的方式重新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张娴独具匠心地将古筝艺术与光影艺术交融互鉴,以视觉与听觉双维角度沉浸式叙事。她的指间拂过琴弦,古朴的韵律配合着光影流转变化间的敦煌壁画元素,将千年文化故事娓娓道来。观众置身其间,在声与光的交织中,感受传统艺术焕发的时代生命力。

这种跨界的创新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张娴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传承。通过将传统色彩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拓宽了传统文化的表达边界,也让更多的人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张娴的艺术实践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壁垒,她的每一次跨界尝试,都是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深度挖掘和重新诠释。未来,相信张娴将继续怀揣着对音乐的赤诚之心,凭借着自幼积累的深厚功底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艺术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持续绽放独特魅力,续写属于中国文化的灿烂篇章。(文/周萍)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