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丁立人:西游与东行

星标“醍醐”,和西藏保持联系~




展讯 | 丁立人:西游与东行

丁立人个展“西游与东行”即将于7月19日在萨迦古城夏尔巴古村落艺术空间站掀启帷幕。

展览系统梳理了艺术家自上世纪90年代深入川西藏地以来的创作脉络,这份对高原的深情凝视,源自于童年时期西游传说为其编织的艺术梦境;在当代视角重演的“新西游记”中,艺术家以融汇东西方美学精神的视觉语言,完成了传统题材的创造性转化。

作为西藏县域首个当代艺术场馆,萨迦艺术空间站坐落的千年智慧凝结的“灰白色土地”,见证了汉藏文明交融的历史文脉,恰与丁立人“西游取经,东行问道”的艺术探索形成巧妙呼应。本次展览将带领观众穿越多重文化时空,在高原的雄浑气韵中,在孙悟空的神通变化中,感受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永恒艺术魅力。

展览前言

跨文化的交流,孕育艺术的蓬勃生命力,这是丁立人创作历程的主线。艺术家1930年生于浙江台州,任上海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曾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广东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等重要机构举办展览,上月中旬刚亲赴瑞士,在洛桑原生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

从负笈南京、济南、天津、杭州,到就职于上海,丁立人与20世纪艺术大师有忘年之交,先后得关良以戏曲人物画之“稚拙真趣”启蒙,受刘海粟“不破不立”之艺术胆魄滋养,更在与赵无极等留法前辈的交往中窥见写意与抽象对话的可能;东西壮游,禀山川之豪气,是另一种交流,赋予艺术家宽阔胸怀和闪光灵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数次率学生造访川西藏地,延续了民国年间大批知识分子探索内陆边疆地区的时代线索,将高原艺术的血脉编织进自己半个世纪来的精神图谱,也展现在此次萨迦古城艺术空间站的首展中。

这为汉藏之间持续近1400年的交流、交往、交融铸造了新的印记。我们身处的萨迦古城,正发轫于这段交流——早在吐蕃时期,就有了关于萨迦望族的记录,唐蕃古道和蕃尼古道的开辟与兴盛,带动起广泛的文化交流,从先后十一位唐代僧人西游,到萨迦班智达与八思巴东行,萨迦逐渐成为汉藏民族交流、中国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重镇。


萨迦寺

经由这里流传的片片经典、段段传奇,也持续催生出新的艺术。文学家吴承恩借鉴喜马拉雅文化的猴神形象,创造《西游记》里经久不衰的角色,丁立人自幼着迷其中,从童年到上世纪中叶持续绘制传统《西游记》桥段,近年来更用自己的方法建构“新西游记”的故事系统,以个体的西游与东行,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萨迦古城艺术空间站的创立,致力于赋能和加速这一进程。在萨迦县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上海援藏力量的推动下,空间站于2023年末启动建设,成为西藏县域首个当代艺术场馆,意图提供艺术驻留、举办当代展览、促进文化互鉴。

此次展览展出丁立人的新旧“西游记”系列作品,也链接其改革开放后游历藏地的写生创作,艺术家还与西藏本地艺术工作者合作,复刻了1998年的印纽作品《劲牛》,为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三十年谱写交流新篇,也为萨迦古城创建5A级旅游景区、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景区注入全新动能。

在全球化浪潮冲刷文化个性的今天,我们重返萨迦,见证“西游”的求索精神与“东行”的文明馈赠在此交汇,也期待仲曲河的激流,在与浦江的隔空碰撞中奔涌出更辽阔的想象。


丁立人,《西游又记3》

2021

纸本重彩

120×120cm


丁立人

Ding LiRen

1930年生于浙江台州,上海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丁立人并未完整地接受专业美术训练,然而很早便形成了自己“不拘泥于门派来源”的美学倾向,注重从各家画派与民间传统中平等地汲取灵感。其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澳门文化司署等机构。丁立人近期在国内外参展的机构包括洛桑原生艺术博物馆(瑞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站台中国(北京)、广东美术馆(广东)。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原文

暑期限定!七堂艺术课程,解锁藏地密码

茶马古道有“四合院”,还与“锅庄”舞同名?

嘎德:我们会和300年前的高僧做同一个梦吗?


醍醐2023年开放招聘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18日 00:32[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