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春,你比想象中更燥!”的赞叹在社交媒体刷屏,当一场场音乐节的声浪响彻北湖之畔,这座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美誉的城市,正以音乐为媒,书写着文旅融合与城市升级的崭新篇章。从五月的“哦啦”到六月的“禧都”,再到七月启幕的“未知旅行”,密集上演的音乐盛宴不仅为市民带来视听狂欢,也为长春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音乐节的魔力,首先体现在对消费市场的强劲拉动。数据最具说服力:禧都音乐节两天接待8万观众,外地乐迷占比超六成,带动消费约1.5亿元;哦啦音乐节吸引10万乐迷,拉动消费近2亿元。这组数字背后,是“一票带多业”的生动实践——乐迷的消费清单上,住宿、交通、餐饮、旅游购物全方位覆盖,其中旅游购物占比高达33.2%,服务业各环节被精准激活。更难得的是,长春正通过全年化的文化供给打破“冬冷夏热”的旅游季节性魔咒,从春季的“星歌篝火音乐节”到暑期的系列演出,无间歇的活动让消费潜能持续释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文旅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音乐盛宴更是城市形象的“重塑者”。过去提起长春,人们或许首先想到冰雪、汽车与工业历史,而如今,音乐节正为这座城市贴上“潮流”“活力”的新标签。“未知旅行”的沉浸式声场、“哦啦”的全城快闪联动、“禧都”的双舞台圈层覆盖,创意内容构建起独特吸引力;那英、李健等顶流加盟,胡宇桐等本土音乐人回归,“星光效应”让全国目光聚焦长春。当数万年轻人为音乐奔赴而来,当工业遗迹改造的舞台上响起万人合唱,长春的城市印象已悄然刷新——它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高冷”的北方城市,而是兼具硬朗工业基因与文艺浪漫气息的活力之都。
更深层的改变,在于城市气质的蝶变与青春活力的迸发。哦啦音乐节96.2%的观众为35岁以下年轻人,他们带着热情与创意而来,在方言挑战赛中感受东北文化的鲜活,在非遗市集里触摸传统与潮流的碰撞。当顶级演出从“远方的传说”变成“家门口的日常”,市民的文化获得感与归属感持续升温;当年轻乐迷在社交媒体分享长春的热情与精致,城市的“青春指数”不断攀升。这股由音乐点燃的活力,正成为东北振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自信与内生动力。
从消费链条的激活到城市形象的升级,从气质重塑到活力迸发,长春的音乐盛宴早已超越娱乐本身,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随着更多顶级演出落地,这座城市必将在音符的律动中,奏响更激昂的发展乐章,让“长春故事”以更年轻、更活力的姿态走向全国。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李晓静 实习生 王欣蓉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