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自2023年12月6日成立已一载又半,随着今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习俗”成为人类非遗,“非遗”扑面而来,我们紧紧依靠传承人非遗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创新非遗工作,渐入佳境。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留下近55个“足迹”,有30篇原创新闻被全国二十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转载,累计传播阅读量超千万。为更好彰显协会的工作特色,我们总结提炼了上半年的工作亮点,发布上半年十大“足迹”,这些“足迹”我们共同走过,这些成绩我们共同拥有。现将上半年的十大“足迹”和第二季度的“足迹”予以发布。
2025年上半年十大“足迹”
1. 浙江首个非遗邮局迎来高光时刻,游客对新一年的展望和祝福在《新年第一天,582份祝福从这里寄出》,同时首个邮品《祝福百年——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递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召开会长(扩大)会,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新年工作计划。会上,“小师爷”被授予绍兴非遗公益推广代言;绍兴新闻主播张玥被聘为绍兴非遗公益推广大使;中国登月标识设计者顾永江、浙江邮政邮品设计师陈志皓被聘为绍兴非遗创意设计顾问。
3. 由绍兴新闻传媒中心与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浙江视联传播联合制作的节目《探寻·江南水乡的稳笃公捕鱼》在中央电视台(CCTV-2)《生财有道》栏目播出。
4. 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在绍兴成立。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成为主要协同单位。
5. 绍兴文理学院与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共同举办“非遗经济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研讨会”,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叶菁及绍兴市级相关部门、非遗企业、非遗经济创新实践基地代表等40余人出席
6.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召开一届五次理事会,重点研究非遗经济,更好推动协会全年重点工作开展。聘任杨言荣同志为协会副会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兆海、潘兴祥、陈鹏飞、吴凤花、王莺、吕成等50余位各级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代表和县市区主管部门代表参加。
7. 浙江首部百集非遗短剧《楝树花开•我本不凡》剧组成立,十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的三十余位企业家共同见证,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8.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越城区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非遗经济创新实践分享会召开,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作主题演讲,聘请王甬为越城区专委会主任,授予伟丰文化创意产业园、金德隆文化创意园、“尚1051”文化创意产业园、群贤198文创园为绍兴市非遗经济创新实践基地。
9.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携手绍兴妇幼保健院,共同打造全省首个“非遗+妇幼文化”创新应用基地,标志着传统文化赋能现代妇幼健康服务在卫健系统开辟出一条全新路径。
10.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与浙江传媒学院共同合作成果,“非遗里的陆游”主题创意设计作品亮相浙传2025届毕业设计作品展,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一行应邀参观展览并就深化基地共建活动专题座谈。
责编:鲍泓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