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颍上:传承非遗 提升美育水平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你看那剪纸贴得比绣工还精致,太漂亮了!”“用剪纸呈现布满图案的旗袍更显得技艺精湛呀!”……盛夏时节,一场非遗剪纸和旗袍结合的创意活动在阜阳市颍上县尤家花园里举行,活动生动展现了20余套剪纸服饰作品,吸引了游客和当地群众的连连赞叹。

这些“剪纸旗袍”的图案都是县实验幼儿园的师生们一刀一剪裁出来的,他们将剪纸元素绣制在旗袍上,使平面的剪纸艺术以立体形式呈现,最后形成具有浓浓中国风的“剪纸旗袍”,既体现了剪纸的灵动,又展现了刺绣的华美,更呈现出传统工艺与服饰时尚的融合效果,成为百年尤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只是颍上县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切实抓好非遗传承,着力提升美育水平的一个缩影。颍上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38个,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颍上花鼓灯)、省级5项(颍上推剧、淮河锣鼓、管仲的传说、颍上大鼓书、颍上琴书)。该县积极探索将非遗融入中小学幼儿园育人体系,打造了一系列非遗美育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美育的内容与形式,让优秀非遗在校园得到传承。

迪沟镇汤店小学探索将戏曲创编成“戏曲广播操”和“戏曲美术展”,让艺体融合发展达到学生全员参与的水平,现已开展全县观摩研讨现场会促进戏曲推广。颍上县第四小学的版艺,实验幼儿园和关屯中心学校的剪纸,迪沟镇汤店小学的戏曲,颍上二中和颍上梧冈小学的书画,刘集中心学校的书法,颍上县慎城镇第三小学的苗银,颍上古城镇中心学校的陶窑等,在校内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各具特色。2024年以来,县教育局指导九所学校成功创建“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颍上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原创花鼓灯舞蹈获评国家级优秀艺术节目二等奖、省优秀艺术节目一等奖和省优秀原创作品奖。颍上一中的教学研究类论文获艺术展演优秀美育改革创新成果类省级一等奖,学生书法作品获省级一等奖;颍上五中的《非遗艺韵艺术实践工作坊》和阜师大附小颍上第一小学的《陶艺工作坊〈艺韵人生 快乐启航〉》获实践活动类省级二等奖。全县各中小学被市教育局推荐省级优秀作品共11件,其中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个。

下一步,当地将进一步扩大育人覆盖面,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积极邀请名家建立“走进名家”交流学习实践活动,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创建,切实做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指导工作,真正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的时代新人。(沈云鹏 孙亮亮)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