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第二届黄河小剧场戏剧周闭幕戏《缝隙》在77演艺新空间上演。该剧由第二届黄河小剧场戏剧周主办单位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联袂甘肃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品,由甘肃本土文艺工作者联合创演,以其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和真挚朴素的情感表达,为本届戏剧周剧目演出单元画上了令人回味的句号。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佳佳,甘肃演艺集团党委委员、艺术总监、省剧协主席刘宁,与众多戏剧爱好者、市民一起观看了演出。
小剧场戏剧《缝隙》通过两个孩子,引出背后两个截然不同却又面临相似困境的家庭,讲述了两对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如何在“爱”的名义下相互捆绑、彼此伤害,最终在情感的爆发中艰难地找寻一丝生存“缝隙”的故事,将当代家庭中因缺乏边界感而造成的痛苦、窒息与挣扎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人们对生命尊严、自由意志与心理健康的深入思考。《缝隙》以贴近生活的主题、真挚的情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广泛共鸣。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被代入到《缝隙》所展现的现实困境之中,许多观众感同身受,深切体味那存在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边界之痛”。
演出结束后,龚佳佳发表讲话,表示《缝隙》是一部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作品,从剧本立意到舞台呈现,展现了甘肃本土戏剧人的实力和潜力。在肯定了该剧直面现实问题的社会价值后,也指出了作品在艺术表达上仍有提升空间。强调甘肃戏剧创作既要深耕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要敏锐捕捉当下火热的生活现实。鼓励甘肃戏剧人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的作品,充分发挥戏剧反映现实、启迪思考、促进批判的力量。她特别提到,甘肃戏剧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小剧场灵活多变的特点,不断丰富甘肃的戏剧舞台,打造风格多样、形式多元的小剧场戏剧,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群体。
作为这部剧的联合出品方,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和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模式备受关注。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此次与省曲艺团的联合,是一次“优势互补”的有益探索。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作为全省文旅系统唯一的省级艺术科研单位,积极发挥其在剧本创作、导演构思及理论研究上优势;曲艺团则拥有优秀的演职员团队,其扎实功底和生活化表演,精准契合了小剧场戏剧所需的接地气与沉浸感。在该剧创排过程中,省歌剧院、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省话剧院、省剧协在戏剧表演和主题歌创作上给予了极大支持,并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提供了宝贵意见。
《缝隙》的主创团队在创作理念上追求回归戏剧本质。力求在舞台上营造一个“干净”的表演空间,有意识地节制过多外化包装,让戏剧的力量更纯粹地通过演员的表演、剧本的深度和情感的真实流淌来传递,让戏剧本身的力量直抵人心。
伴随着《缝隙》落幕的掌声,第二届黄河小剧场戏剧周也圆满结束。未来,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将持续发挥艺术科研单位作用,致力于艺术科研、艺术创作和文艺评论,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贡献力量。(文/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沈丽敏)
来源: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