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丝路文明新篇章 新疆昭苏文化遗址焕发时代光彩

7月9日至11日,由中共昭苏县委员会、昭苏县人民政府、泰州市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工作组、伊犁州文物考古研究所(伊犁州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丝路文脉·天马与古道”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伊犁昭苏县隆重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夏塔古道历史价值、天马文化遗产、交通道路遗产保护等议题展开研讨,并赴格登碑、圣佑庙、夏塔古城等重要文化遗址开展实地调研。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良仁表示,昭苏作为“天马的故乡”,此次会议选址于此具有重要意义。“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昭苏的考古工作此前尚属薄弱地带。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引起大家对昭苏的重视。昭苏还有不少可以挖掘的历史。”他指出,此次会议不仅加深了学术界对昭苏的认识,也有助于进一步向全国各地宣传和推广昭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

在对夏塔古城进行实地考察后,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春指出,该遗址“规模大、等级高、保存总体良好”,是草原地区少有的城市遗存。他认为,这种城市形态遗址“展示得非常清楚”,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夏塔古城,位于昭苏著名的夏塔古道出口北部地区,是当地目前发现最大的古城遗址。2024年考古工作中发现,该遗址保存有城墙、护城壕、高台建筑、寺院等多种遗迹,出土陶器、青瓷、铁器、玉器等文物。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吴桂兵指出,古城采用“工”字型建筑布局,具有典型的唐宋风格,“反映出古代中国边疆地区与内地在制度、文化上的紧密联系。”他特别提到,古城内出土的琉璃瓦和兽面纹瓦当等建筑构件,其工艺和纹饰与中原地区高度一致,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有力实证。


(该图片由昭苏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在实地调研中建议,应将夏塔古城、夏塔古道、昭苏草原等整体打包,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他表示:“要有信心和勇气推进申遗,这不仅能极大提升昭苏的知名度,也将带动文化、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赵丛苍教授指出,申遗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考古发掘、整合多方资源、开展跨机构合作,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确保遗产地达到国际标准。“这不是简单的荣誉申报,而是对昭苏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传承。”

本次调研中,专家们还集体前往格登碑进行踏勘。这座清乾隆年间建立的界碑,见证了中央政权平定准噶尔、完成国家统一的重要历史节点。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刘迎胜指出,格登碑所代表的不仅是地方性古迹,更具有国家统一的历史象征意义。“它所代表的历史进程,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


(该图片由昭苏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该图片由昭苏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始建于19世纪的圣佑庙,也同样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浓厚兴趣。该庙目前是新疆规模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之一,其建筑布局体现汉藏文化融合,保存有大量唐卡、法器、中医文献等文化遗产。有专家在现场指出,圣佑庙是清代新疆边疆各民族共同建造、守边固疆的象征,展现了多民族共同守护祖国统一的历程。


(该图片由昭苏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昭苏是一个特别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张良仁教授表示,通过实地考察和会议交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片边疆土地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他呼吁进一步加强考古调查和发掘力度,“为宣传昭苏、挖掘昭苏历史文化尽一份力。”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系主任刘成也表示:“我们愿意与南京大学、社科院等机构合作,从考古发掘、文物展示、遗址保护等多方面推进项目,把夏塔古道和古城打造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随着更多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与申遗工作的逐步开展,昭苏,这片丝绸之路上的边疆热土,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焕发时代新光彩。在这里,文明的回响穿越千年,历史与现实交汇,古老的遗址也将迎来新的生命与未来。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 | 董启玥)

来源:中国日报网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