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浙江调研指导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调研活动嘉宾合影

7月8日,“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浙江省杭州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此为第三组专家调研团队的第四站。

此次调研工作专家组由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领队,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陶宏为副领队;特邀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巡视员高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陈风新,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原所长杨越,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俞晓夫,浙江省油画院院长常青为专家组成员。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先中,浙江画院副院长余宏达,浙江省油画院副院长陈子胄,浙江书法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方爱龙,浙江省油画院创研部负责人孔凡博,浙江省油画院办公室负责人郑乐,浙江书法院创作展览部(办公室)主任林峰,浙江画院创研部副主任罗小珊,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唐朝轶,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干部张弦弛等嘉宾及浙江画院、浙江省油画院、浙江书法院及部分在职专业创作人员出席了调研活动。


调研会议现场

当日上午,在浙江省油画院二楼工作室召开了“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浙江创作调研会”。会上,余宏达介绍出席嘉宾,王先中致欢迎词,曾来德作主旨讲话,余宏达、陈子胄、方爱龙依次介绍各院准备作品情况,陶宏介绍“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筹备情况。会议由陶宏、余宏达共同主持。


调研会议现场

在持续三个多小时的调研工作中,余宏达、陈子胄、方爱龙逐一介绍了预送审作品草图和创作思路,专家组成员对作品进行点评,分别从主题、形式、技法、观念等各方面为预备参评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会议最后,专家组成员分享了观摩感受,并对浙江画院系统的画家提出了殷切寄语和期望。


曾来德讲话

受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委托,曾来德率专家组赴浙江开展“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创作调研。他表示,本次调研旨在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对展览的部署要求,系统评估各省创作进展。浙江作为美术重镇,其深厚的文脉积淀与丰沛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美术事业的重要支撑。他指出本届展览具有里程碑意义: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评审结果纳入职称评审体系,承载着发现人才、塑造时代艺术标杆的使命。展览严控750件入选作品总量,其中特邀200件名家力作,在保证专业性与学术高度的同时,兼顾各省艺术力量的代表性与区域平衡。他呼吁浙江发挥大省担当作用,聚焦精品创作,规避同质化倾向,以学术深度与创新意识打造标杆之作。他期待浙江艺术家把握展览机遇,在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维度上实现突破,为全国画院美术创作树立新时代典范。


陶宏讲话

陶宏系统阐释了“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筹备情况及变革性意义。展览以“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为核心导向,实施三大关键改革:其一,严格限定750件展品总量(550件入选作品、200件特邀作品),特邀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名家力作,提升入选及特邀门槛;其二,入选作品将由文化和旅游部发放参展证书,还将作为职称评审和单位评优的重要依据;其三,开启“展研一体”机制,同步召开“全国画院工作会议”和“全国画院美术理论座谈会”。展览新增综合材料画种,不仅增加了参选机会而且丰富了展览内容。明确接受2023年以后创作的原创作品,鼓励艺术家立足本体语言创新,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学术追求,杜绝同质化倾向。展览闭幕后将评选出约200件作品启动国际国内双线巡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当代中国美术的新气象、新格局、新高度。陶宏表示,此次展览不仅要重塑画院系统的专业价值坐标,更将通过对时代精神的深度探索,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的美学力量。


高云讲话

高云表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是对国家职业画家创作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这个展览具有四大核心特质:国家展、国家队、国家水平和国家级影响。他指出,这个展览是国家水平的时代展示,也是对职业化创作队伍的集中检阅。画院体系作为中国美术的核心创作中坚,需与全国范围、全民参与的其他类型的展览形成差异化互补,具有学术性、探索性、创新性、前沿性。他以米开朗琪罗在26岁时创作《大卫》雕像、方增先24岁创作《粒粒皆辛苦》、黄胄26岁创作《打马球》、何家英27岁完成《十九秋》等经典案例,呼吁浙江艺术家,尤其青年艺术家把握时代机遇,“画好才是硬道理,名作出名家,名家出名院”。他特别肯定浙江油画的领先实力,期待浙江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突破性的优秀作品,在本届展览中彰显三方面价值:一是以艺术语言深化时代精神表达;二是在专业高度上树立创作标杆;三是以“笔墨当随人”的实践为中国美术发展注入新动能。


何加林讲话

何加林指出,对比山东、江苏等地,浙江作为美术大省、强省,此次“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准备工作略显仓促,作品数量与质量尚未展现真实水平。山东、江苏作品量大且多精品,许多为新创;而浙江画家基础高、实力强,由于对展览了解较晚,对一些重要作者和地县作者动员不够。希望浙江省画院、油画院、书法院能联络好各地市画院的资源,动员全省画院画家积极参与创作,体现画院“国家队”的价值,展现浙江美术大省、强省的真实实力。


袁学军讲话

袁学军表示,画院作为国家专业创作的主力军,只有在主题创作、学术探索与传统坚守中体现价值,才能得到学界和社会的认可,尤其需要注重把控意识形态,通过党史、国史、文史专家联合评审确保作品经得起检验。浙江画院系统需进一步统筹浙江省画院、浙江省油画院、浙江书法院和地方画院力量,团结高校及美院资源,优化创作队伍,彰显浙江美术实力。他提出三个重点方向:深化新时代创作路径研究、突破主题创作难点、探索AI时代创作转型,呼吁通过征文等形式凝聚共识,最终呈现兼具专业性与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陈风新讲话

陈风新指出,浙江画院系统展现出体系化发展的显著优势,油画、版画等多画种创作均体现高度专业性,其系统性建设成果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他充分肯定本届展览的组织水准,认为从文件落实到调研部署均彰显专业水平。此外,杭州深厚的艺术生态与感染力为创作提供了优质土壤,部分作品展现出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他建议,重点培育兼具学术深度、艺术精湛与时代共鸣的优秀作品,推动画院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杨越讲话

杨越指出,通过此次考察发现各省画院及艺术家对“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高度重视,组织工作扎实,艺术家投入热情高、期待值足。他表示,画院画家作为职业画家,职责在于以创作立院,通过作品反映时代与生活,须具备更高的专业性与学术性,其专业领域成就与影响力普遍突出。他提道,当前拟申报创作稿中版画作品较少,展览的整体创作范围正从以中国画为主,向油画、版画、雕塑及综合材料扩展,创作影响力持续提升。


俞晓夫讲话

俞晓夫指出,当代画院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既要注重传承技法,更要融入当代元素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创作内容上,他特别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导向。通过对油画作品的细致观察,俞晓夫认为,浙江画院已初步形成独特风格,但仍有提升空间。他建议画院系统专家要深度参与后续的创作指导和评审工作,通过完善机制、加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展览的专业水准,充分展现画院系统的艺术担当和创作实力。


王先中讲话

王先中表示,浙江依托千年文脉积淀,构建了以浙江画院(1984年创院)、浙江省油画院(2020年成立)、浙江书法院(2022年成立)为主体的书画创作体系。此次“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调研既是对浙江艺术实践的系统检验,更是推动艺术攀登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在中国国家画院的持续指导下,浙江通过老艺术家传帮带与青年创作人才培养计划,合力打造展现中国气派的新时代精品,探索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路径,以丹青画卷绘就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


常青讲话

常青高度认同本届展览作为国家级展览的定位,认为其与其他全国性展览形成互补格局,为画家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他指出,浙江省油画院的艺术家将着力破除套路化创作倾向,激励创作者回归艺术本真状态,特别是发挥青年创作力量优势。面对时间紧迫的挑战,常青表示,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全力组织艺术家打磨作品,确保以最具代表性的浙江油画水准回应国家专业检阅。


余宏达讲话

余宏达表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在规格高度与评选机制上实现重大突破。浙江省将通过省级画院联盟体系深入解读展览新政,全面发动全省创作力量。针对此次展览,余宏达提出:一是组织认真学习展览文件,准确把握参评标准,避免创作方向出现偏差;二是邀请国家专家组来浙指导创作,切实提升作品专业水准;三是探索多场馆联展模式,为基层画院提供更多展示机会。他指出,浙江画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精准把握展览导向,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激发全省美术创作活力,力争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陈子胄讲话

陈子胄表示,浙江油画创作力量雄厚,浙江省文联十分重视,于2020年正式成立浙江省油画院,加强推进浙江油画、水彩、版画、雕塑和综合材料等画种的艺术创作。近几年,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内各大院校及各地优秀画家资源,在常青院长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了多项创作工程项目与举办各类展览。他指出,将以此次“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浙江省艺术创作力量,重点推进各级画院油画创作水平提升。此次会后,浙江省油画院将组织院内艺术家认真准备作品参加展览,力争展现浙江油画创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准。


方爱龙讲话

方爱龙介绍,浙江书法院的成立是为推进书法艺术传承创新、铸就新时代书法高峰、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现主要开展理论研究与创作展览两项工作。针对本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浙江书法院将全力配合展览要求,以名家立院、精品创作为重心,充分发挥青年艺术人才优势,组织艺术家系统学习文件要求,激励艺术家创作精品,在展览中交出满意答卷。

浙江调研结束后,“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将赴其他省份开展调研指导工作。

编辑 | 王 甜

制作 | 黄家馨、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