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希腊14家文博机构藏品,大展昨起免费开放

让“希腊人”讲述古希腊历史

汇聚希腊14家文博机构藏品,大展昨起免费开放

7月8日,“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开幕活动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精选希腊14家文博机构的270件/套珍贵藏品,包含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等多种品类,以考古实证的形式全景式再现古希腊文明图景。展览昨天起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10月26日。

步入展厅,金灿灿的“阿伽门农金面具”颇为抢眼。这是希腊文化部展览部策展人安娜斯塔西娅·巴拉斯卡极力推荐的展品之一。

19世纪后半叶,德国商人、业余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迈锡尼古城遗址发掘出一系列黄金制品,他坚信面具主人就是阿伽门农,故以此命名。不过,面具真正的主人后经证实是迈锡尼文明早期统治阶层的一员,其所处的时代比传说中阿伽门农的时代要早300年。展厅现场的面具为复制品。“展览有很多值得推荐的藏品,对中国公众来说,一定会是一次很珍贵的经历。”安娜斯塔西娅·巴拉斯卡说。

展览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6个单元。世博会博物馆策展人洪丽娜介绍,在按照历史时期这一主线策展的基础上,本次展览突出强调各个历史时期中“人”这一元素。自新石器时代启程,至希腊化时代落幕,展览突破传统文明叙事,聚焦鲜活的个体生命史,通过6个单元、6个时代、16组人物,让观众直面塑造欧洲文化基因的关键群体,用古希腊人的故事讲古希腊的历史。“他们是欧洲最早的农人,是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员,是斯巴达严酷训练出的铁血勇士,或是最早实践民主政治的雅典公民。”洪丽娜说,以人为焦点,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古希腊的历史。

在洪丽娜看来,展厅中“颜值”最高的展品当数国王腓力二世时期的一件金花冠。在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社交宴会、竞技运动以及戏剧庆典等庄重场合,人们习惯佩戴由金、镀金或天然材质制作的花冠。她介绍,这件金花冠材质非常轻,用金片勾勒出植物的叶片、花蕊、枝条,非常精致,“由于材质的关系,它的运输、布展都是挑战,当时是装在泡沫箱里运输,要把粘在花冠上的泡沫吹掉。我们也请了希腊的文物专家,亲自做文物的点交和布展”。

展厅中还有几件颇为特殊的展品——抽签器和选票。虽然不是最精美的文物,却可以一窥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件抽签器高52厘米,宽33.2厘米,厚18厘米,由大理石制成,可用于选举陪审员等,保证选举的公正和随机。在抽签器旁展示的陶片,其上写有被放逐之人的姓名,则是雅典城邦执行“陶片放逐法”的真实写照。

延续至今的奥运会,发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展览中,能看到古希腊运动员使用的铁饼、黑陶涂油瓶、刮汗器等物;此外还有战车比赛胜利者纪念碑基座、持矛者还愿浮雕以及“训练场景”墓碑石雕等,展现了古希腊人的体育精神。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张熠)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