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碑 善碑 真碑 :雷子人式考现”在南艺美术馆开幕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指导,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展览“美碑 善碑 真碑:雷子人式考现”,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3号展厅拉开帷幕。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凌浩,展览策展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分别讲话,本次展览艺术家雷子人致辞。

相关艺术院校领导和资深教授,艺术家代表,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负责人代表,主流艺术媒体界朋友,艺术理论研究和评论界专家学者,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等文化艺术界代表出席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讲话

金一斌指出,本次展览以"美碑、善碑、真碑"为叙事框架,系统呈现了雷子人教授扎根“渼陂”二十年的艺术实践。他将"考现学"转化为本土化的创作方法,通过《移动的桃花源》《寒春》等作品直面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展览颠覆传统"真善美"序列,"美碑"凝固农耕文明记忆,"善碑"叩问信仰价值,"真碑"揭示城市化代价,构建起独特的视觉叙事。

雷子人的创作既保持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严谨,又突破实证研究的局限,以水墨为媒介开辟了创作的新境界。其作品拒绝简单的文化挪用,在深刻观照中国现实的同时,为当代水墨艺术开辟了创新路径,重塑了艺术家的社会角色与实践价值。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凌浩讲话

张凌浩认为,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对“艺术扎根土地、人文回归本真”的精神礼赞。展览以“美碑、善碑、真碑”为题,立意深远。“碑”在中国文化中,是铭刻永恒、昭示崇高的精神象征。雷子人教授将“真善美”这艺术永恒的追求,与“碑”的意象深度结合,赋予其展览全新的时代内涵 。

当前,国家正以“文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来推动乡村振兴,雷子人教授的作品恰似一座无字丰碑,警示我们:艺术乡建的成功,不在于打造网红景观,而在于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觉;不在于短期轰动,而在于建立“价值共创”的长效机制。雷子人教授对真实的坚守,二十载扎根乡土,诠释了“艺术为人民”的使命。本次展览是他献给时代的“无字丰碑”,亦是对南艺师生的精神启迪。


展览策展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讲话

吴洪亮表示,本次展览犹如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两个学院的学术支持,呈现出一个富有深意的艺术现场。吴洪亮从学术角度对"美碑 善碑 真碑"的展览命名进行了深入剖析。"美碑“不仅是字面的理解,更是艺术家对时代的深刻表达。他指出,雷子人通过对“渼陂”地区长达20年的研究,用个人方式树立起对时代的艺术表述。"善碑"展现了文化理念中的悲悯情怀,而"真碑"则记录当下的生活。

吴洪亮特别感谢中国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的支持,认为正是两所院校的学术滋养和胆识,让这个以绘画为基础的展览系统得以完美呈现。展览不仅展现了雷子人多年来的艺术探索,更彰显了其理论思考和创作野心。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讲话

杭间指出,艺术家雷子人的艺术历程横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四所学府。他在中国现代和当代艺术发展脉络中呈现出独特价值,早年已展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而近二十年来通过回归田野调查的方式,在“渼陂”等地探寻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与中国乡村的关系,为中国当代艺术界提供了极具代表性的实践案例。这种实践体现了他脚踏实地的学术态度,其工作方法令人联想到文化人类学中的魁阁学派——以真诚的姿态关注中国乡村基层民众的真实生活。这种兼具学术思想与当代艺术行为特质的探索,展现出严肃而独特的研究视角。


本次展览艺术家雷子人致辞

雷子人以真挚的叙述回溯了自身的艺术生涯与学院教育经历之间的深刻渊源,并阐述了展览背后的学术思考与创作脉络。此次展览既是对中国美术学院的致敬,亦是对自身艺术实践的阶段性总结。雷子人对于中国画的认知,不仅关乎语言本身,更与个人经历、知识背景密不可分。他回忆,少年时代通过刘国辉、吴山明等先生的画册初识中国画,这种非规范化的学习塑造了他对艺术的原始理解,而中央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求学经历,则为他奠定了多元的学术底色,促使他不断反思艺术的本体语言与个体表达的关系。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对美的价值判断”,而不同院校的经历让他始终处于“陌生化”状态,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成为其创作的珍贵养分。



在本次展览中,雷子人教授以江西吉安渼陂村为精神原乡,二十年如一日践行“身心在场”的田野创作。行走于阡陌之间,以画笔为锄犁,深耕古村落,从留守老人的皱纹到孩童的笑靥,从宗祠的斑驳砖瓦到田埂的四季更迭,他将水墨转化为社会学档案,以《渼陂组画》《义仓写真》等作品,构筑起一座流动的“人文碑林”。


开幕式当天,“美碑 善碑 真碑:雷子人式考现 ”学术研讨会举行,专家、 学者们围绕艺术的社会价值、乡村实践的创新模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

展览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


《渼陂十月之一》 39cm×55.5cm 水墨册页 2006年


《渼陂十月之二十三》 39cm×55.5cm 水墨册页 2006年


《渼陂四月之四》55cm×80cm布面丙烯 2006年


《罗汉样》83cm×60cm ×18(尺寸可变) 纸本设色 2022年


《胡佩珍老夫人容像》 249cm×129cm 纸本设色 2014-2025年


《梁公仁埲先生写真》 249cm×129cm 纸本设色 2014-2025年


《同一条河》 246cmx372cm 纸本设色 2025年


《妙果(八条屏)》 180cm×488cm纸本设色2008年


《渼陂组画·太阳雨》 196cm×156cm纸本设色2006年


《渼陂 ·早春-3》 25cm×19cm 纸本铅笔 2014年


《无名相》 367cm×288cm 纸本设色 2021


《何处惹尘埃》(局部)219.8cm×360cm 综合材料 2003-2024年


《王江铁柱图卷》(局部-1)46cm×1497cm 纸本水墨 2025年


《颂雅风》(局部)240cm×720cm 综合材料 2025年


《光明顶》(青花稿局部)115cm×336cm

青花釉下彩 2023年

艺术家介绍


雷子人

1989年起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后。

曾供职于审计署(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画院、江西省美术馆)等。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关注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视觉生产及图像叙事。艺术实践包括:当代水墨等架上绘画创作、陶瓷创作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工作生活于杭州、北京、南昌。

美碑 善碑 真碑:雷子人式考现

艺术总监:李小山

学术主持:杭间

策展人:吴洪亮

展览策划:林书传

策展团队:陈瑞、郭子龙、梁子琦、刘晶、毛鹏举、曲俊、唐胜、徐轩露、杨博博、张越雅(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

展览时间:2025.6.15—8.15

展览地址: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3号展厅

指导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来 源|潮新闻 南艺美术馆

编 辑|贾毓秀

责 编|童戈辛

审 核|方 舟 雷子人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