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与苏轼,继古开今的沂蒙传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整理

7月5日夜,临沂奥体公园体育馆,万人齐唱《沂蒙山小调》,拉开了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临沂站首站序幕。这是继济南站之后,刀郎五个月内第二次在山东开唱,也是首次在全国地级市举办巡回演唱会。


为什么是山东?为什么在临沂?

川鲁有情缘

发源于内江的越溪河延绵二百余公里,流经眉山,自宜宾注入岷江。900多年前,刀郎的四川老乡——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在眉山下、岷江畔,聆听父亲苏洵教诲,诵《诗经》、读《春秋》、习《论语》,遵从孔子的教诲立德树人,“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沿江入仕后,苏辙曾在济南官齐州掌书记,完成了“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从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的夙愿,苏轼自凤翔从政第一站就礼敬先师,宣示“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拜鲁叟”。之后,苏轼先后在密州、登州担任知州,留下“密州出猎”、“登州海市”等历史名篇。


900多年后,与“三苏”同饮一河碧水的内江音乐人刀郎,继移居新疆,将西域情歌、大漠风情演绎到前所未有的流行音乐高度后,闭关多年,读《诗经》、悟《聊斋》,以山东淄博蒲松龄老人的神鬼故事《聊斋志异》为突破口,推出音乐专辑《山歌寥哉》,《罗刹海市》等歌曲迅速走红,通过不同山歌曲调赋予聊斋故事当代审美表达,开创出一条用音乐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焕新路径。


此番二刷山东,刀郎带来取材于《聊斋志异》的《花妖》《珠儿》《静听》《罗刹海市》《翩翩》等歌曲,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致敬,可谓诚意满满。

900多年前,位列“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的苏轼坦言,自己师法《兰亭集序》、“中年喜学颜鲁公”,但他未必知道,王羲之和颜真卿均祖籍临沂;

他一生对在蜀中写下《出师表》,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多有咏叹,更在《诸葛武侯画像赞》之中留下“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他未必知道,诸葛亮的祖籍也是临沂;

他曾在遥远的京师开封眺望蒙山,留下“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薪水看烧丹”的期盼,但却始终未能如愿登临蒙山,更想不到的是,沧海桑田,如今的沂蒙山,以及她蕴含的沂蒙精神,已发展为象征党群、军民血脉精神的红色信仰高峰。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临沂站开幕之初,大屏上打出的这行大字,是刀郎选择临沂的最真挚告白。

刀郎说:“山歌,就是民间最有力量的喜怒哀乐。越是性情坦荡的地方,山歌越是响亮。”

临沂,正是山歌响起的地方。八百里沂蒙,《沂蒙山小调》在这里诞生,《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家乡飞出一支歌》在这里传诵……

馆内,《沂蒙山小调》,《驼铃》、《沂蒙颂》《我们走在大道上》等等,每一首红歌旋律响起,都会引发万人大合唱,这是刀郎音乐的魅力,更是沂蒙精神的感召力!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有资深刀迷羡慕地称,临沂演唱会是刀郎唱歌之外说话最多的一次。刀郎用意指一家人的四川方言,数次“感谢山东的大大小小”“感谢临沂的大大小小”。是“好客山东”的热情,“情义临沂”的周到,以及丰富多彩的美景、美食,令刀郎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刀迷沉醉。


何止刀迷。

就在刀郎唱响临沂的前几天,柬埔寨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来到临沂打卡,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深情唱起“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这一切,既预示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艺消费赛道蕴含无限生机,更昭示着新时代文艺的人气之源、人心所向——是大众的、民族的,也必将是世界的!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