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8日讯(山东台综合广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展览活动——“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究竟多有料?来自故宫博物院和孔子博物馆140余件(套)文物齐聚孔子故里,为我们铺展开一幅儒家文化历史长卷。
成周王铃是周王的专属铃铛,通高8.5厘米,铃身铭文“成周王铃”,和何尊“唯王初迁宅于成周”铭文互证,堪称“大一统王朝雏形”的第一见证者。
成周王铃 故宫博物院藏
鲁大司徒铺是春秋时代鲁国贵族所用的礼器。从铭文可知,这组青铜器的主人是鲁国大司徒厚氏元,它们与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是同一时期。当孔子在朝堂推行“堕三都”改革时,这些礼器正陈列在贵族府邸,见证着卿大夫阶层的礼仪宴会。尤为难得的是,此次展览是鲁大司徒铺自1932年出土后首次回到曲阜故里。
鲁大司徒铺 故宫博物院藏
夔龙谷纹玉璧,是战国贵族的“高定配饰”。玉璧呈圆形扁平状,夔龙穿梭于谷纹间——龙象征王权,谷纹祈愿五谷丰登,完美诠释了《礼记》中“君子比德于玉”的儒家修身理念。
夔龙谷纹玉璧 孔子博物馆藏
乾隆时期的铜镀金嘉量,可以说是“古代度量衡教科书”!有斛、斗、升、合、龠五个容积单位,不仅是古代的“计量神器”,更是儒家“经邦济世”思想的具象化——统一度量方能安天下。
铜镀金嘉量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赐“商周十供”,是孔庙祭祖礼器里的“顶流组合”。十件商周青铜重器,代表了乾隆皇帝对孔子文化的认同和推崇,祭祀时它们“各司其职”,有蒸锅、煮锅,还有能盛放五谷和酒的,主打颜值与实力并存。
“商周十供”之“木工册”鼎 孔子博物馆藏
青铜会说话,玉器有故事,典籍藏智慧,这些文物“活化石”串起了儒家文明的千年脉络。“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已于7月8日在孔子博物馆正式开展,展期将持续三个月。
这个夏天,不妨走进孔子博物馆,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在历史的回响中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