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让人记忆犹新。在人际交往中,声音是个人专属名片,是建立联系的重要手段。近日,2025钟书领读·阅读名家走进钟书房系列活动走进锡山区安镇街道我里书房,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副会长周宓为你“解锁”动听声音的密码,教你如何“让声音变好听”。
有的人讲话听起来自信大方,而有的人演讲却总提不起听众兴趣,这是为什么?周宓认为,一个人的音色决定了声音的气质,音色既由先天嗓音条件决定,也受后天吐字发声习惯影响,“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朗诵、演讲等,都是基于声音的社交表现场景。当下,每个人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声音表现场景,建立良好的声音形象对职场和社交都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提升声音气质?第一步就是掌握正确的发音习惯。周宓现场示范教学,选择椅子前三分之一的位置落座,保持身体挺直,这样有利于气息顺畅流通,“就像轻嗅一朵盛开的花,缓缓将气息吸入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呼气时,像吹蜡烛一样均匀、缓慢地吐出,注意控制气息的流速和强度……”二十余位读者跟着模仿、学习。
随后,周宓选取了毕淑敏的散文《提醒幸福》,带领现场读者以“有声作品”的要求进行自我练习。“读得好的前提,一定是理解。”周宓介绍,首先要弄懂词句和结构,其次要明确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表达主题,最后还要考虑文本的基调和朗诵中的停顿、节奏等技巧,如果是舞台朗诵,还要注意身姿、手势等。
“能有这样专业的发声指导和朗诵训练,太难得了!”活动结束,一位读者直言自己获益匪浅。她称自己是一位国企员工,公司经常会有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但自己总觉得声音表达气场不太够,“经过周宓老师的指导,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后要从正确坐姿、发声习惯开始练习,让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好听,表达越来越清晰和精准。”
据悉,锡山区安镇街道钟书房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现有图书7000余册,涵盖文学、历史、儿童读物等类别,并按照居民“点单”逐年补充,2024年以来累计接待读者超5万人次。钟书房全年无休,采用“项目化运营+书房主理人”模式,以多元阅读项目促进书房长效管理,让书香浸润社区生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文 尤力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