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积极推动文博资源向文创产业转化

在文化消费升级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博文创产品消费成为文化产业中极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近年来,鹤壁市高度重视文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围绕馆藏文物、考古发掘、朝歌文化、淇河诗经等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文博文创产品,进行系统性IP构建,全力推动文博资源优势向文创产业转化。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更加注重文化特色元素的提取和符号转化。这是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的核心环节,也是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优势所在。市博物馆在开发“鹤壁窑”系列文创产品时,从文物的历史背景、制造工艺和象征意义出发,提取宋金元时期的纹饰和瓷器铭文等核心元素,开发了鹤壁窑诗文罐、玉壶春瓶等产品,既保留了文物原有的地方性美学特征,又通过形态调整和功能附加,使文创产品更具实用性。

通过系列化开发策略实现文物IP价值的最大化。单一文创产品的影响力有限,而围绕核心文物或文化主题进行系列开发,则能形成品牌效应和持续的市场影响力。鹤壁市打造了以“康侯簋”“朝歌戈”“青铜尊”等商卫文化为核心IP的系列产品,涵盖生活用品如茶杯、鼠标垫、镜子等,以及艺术衍生品如《朝歌三簋铭》装饰画、“朝歌魔镜”“子牙香枕”、考古盲盒等,使传统文化以更系统、更连贯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这种系列化开发不仅降低了单件产品的设计成本,还通过产品间的关联性强化了文化传播的整体效果。

结合主题展览联动开发,激活文物IP传播效能。展览作为博物馆的核心业务,为文创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推广平台。在市博物馆闭馆提升改造期间,馆方联合四季青文博苑策划了精品拓片展、历代铜镜图片展,同步开发了拓片主题、铜镜主题等特色文创产品,并通过展览形成文博文创IP的辐射效应。

深入挖掘淇河诗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博文创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市博物馆举办了《诗经中的植物》专题展览,设计了诗经书签、许穆夫人冰箱贴等文博文创产品,让淇河历史文脉以物质形式得以延续,推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博文创产品开发实现从“静态”到“活态”的延伸。(来源:鹤壁市委宣传部 作者:肖莉萍 焦志平)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