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唱作人到管弦乐创作者,王菀之在沪完成跨界之旅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古典曾是仰望的星空,从未想过自己也能书写它。”7月7日晚,香港唱作才女王菀之人生首部管弦乐作品《失落的一格》的旋律,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深情奏响。这部亮相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的作品,标志着她从流行乐坛跨界至古典音乐创作领域。

王菀之的音乐根基深植于古典土壤。“父母都是教声乐的,不管在家还是跟着他们在外演出,我都可以听到古典音乐。”童年时,她常在父母教学时弹奏钢琴,或在演出后台帮忙,对音乐厅环境与古典音乐耳濡目染。然而中学时期,流行音乐为她打开了新世界。在加拿大求学期间,她创作了奠定乐坛地位的首支作品《我真的受伤了》,从此踏上唱作人之路。


尽管在流行领域耕耘二十年,王菀之心中那份对管弦乐创作的向往始终炽热。“这几年抱着对古典音乐的梦想,我从流行音乐编曲开始学起。”她坦言,“三年前,下定决心尝试写管弦乐。”2023年,凝聚其心血的首部管弦乐作品《失落的一格》与香港管弦乐团完成世界首演。首演后她花费两月修改,并远赴维也纳以独立音乐人身份录制专辑。“作品要演出来才知道是什么样子。”


从流行到交响,创作手法差异显著。“流行音乐通俗,调性、配器相对简。古典乐器繁多,特性各异,配合不佳易显杂乱,节奏亦可如爵士般复杂。”她强调理解乐器与明确目标至关重要,“写得好的话就非常美,与流行技巧很不同。写时要先想清楚要什么。”同时,流行背景赋予她对旋律线的独特敏感:“我对主题旋律线很敏感。管弦乐虽长,但核心旋律需让人听出并记住。”王菀之表示,此次与上海交响乐团排练效果超乎预期:“他们非常专业,演绎效果超乎想象。”


音乐会特邀两位重要伙伴。吉他演奏家崔展鸿(专业实为古典音乐,拥有众多管弦乐作品及影视配乐经验)负责改编《画意》《爱与奇异果》的管弦乐版本。“他的吉他演奏有‘魔力’,音色动人,爵士功底深厚。”指挥家陈康明则是“老搭档”,曾执棒《失落的一格》香港首演,且与上交在MISA有过合作,为演出默契奠定基础。

身兼唱作人、演员、视觉艺术家的多重身份,王菀之视不同艺术形式为相互滋养的源泉。“过去几年我在发掘更多可能性,将其变成整体。”她举例:“演戏助我在音乐舞台更好展现自我;创作音乐时,戏剧经验让脑海浮现画面,旋律故事性更强。”尽管坦言“梦想太多”导致时间分配挑战,她坚信艺术本质相通。


对于古典与流行的界限,王菀之的创作本身即是打破藩篱的实践:流行作品常融入管弦乐编曲,交响创作则注入当代元素。而创作的核心目标一致:是否好听?能否打动听众?是否与你产生对话?这朴素的追求,正是连接多元音乐与广大听众的桥梁。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