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馆陶:让非遗之美在研学中绽放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近日,河北省馆陶县第三中学组织少先队员代表走进当地传统陶艺厂,开展“触摸千年窑火,传承非遗匠心”主题研学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陶艺制作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研学过程中,少先队员代表了解了馆陶县“中国黑陶艺术之乡”的悠久历史,在实践环节,通过陶艺匠人手把手教学,队员们分组体验了拉坯、雕刻、上釉等陶艺制作流程。“看似简单的拉胚制作,充满着乐趣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真心佩服老师傅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少先队员代表王子墨体验后,惊叹陶器背后蕴含的古人智慧与工匠精神。

通过研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粮画小镇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粮画绘乡情’特色课程和粮画DIY研学产品,打造了集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让五谷杂粮走进学生们的世界,让学生了解传统工艺,领悟了‘五谷粮食画’创作技艺的卓越之妙,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县美丽乡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贺志周介绍。

据了解,馆陶县有粮食画、黑陶等独居特色的文化产业优势,以粮画小镇为基础打造全国首个美育研学基地是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双减”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发“红色+研学”精品课程,不断提升研学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方便青少年参与研学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馆陶县倾力打造集“游、学、玩、享、秀”于一体的青少年社会实践、研学平台,将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有机衔接起来,将“粮画+体验”“观光+实践”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从而使青少年真切的了解到红色文化、传统艺术、乡村建设等知识,推进素质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开拓眼界、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孩子们带来快乐成长。(郝立翠)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