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洛阳美术馆(洛阳画院)、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之晔兮如华:董菲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共展出艺术家董菲近年创作的40余件作品,勾勒出其花鸟画的艺术面貌与全新探索。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扶持项目,旨在展示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理念、学术态度、艺术成果和精神追求。入选的75个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国内画院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面貌,表达出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独立思考,也展示了青年艺术家当下的创作态势。
嘉宾合影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在采访中表示:“董菲的作品用色准确,尽显对传统的继承。在构图上,董菲的作品多取材于生活,画面中花卉的勾勒与造型均经过严格取舍,足见她构思的严谨与巧妙。董菲在创作中展现出勤奋与创新精神,希望她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徐涟在采访中谈道:“从董菲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窥见艺术求索之路的艰辛,也能感受到她以勤奋为墨、汗水为韵淬炼出的艺术成果,其笔下雍容的牡丹、遒劲的古松柏,皆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交融,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表达。此次展览的形式设计也别具匠心,以鲜花映衬花鸟画创作,加之董菲温婉而不失个性的艺术家气质,漫步其间,宛如一场沉浸式的美学体验。作为专职艺术家,董菲在绘画中不仅精研技巧,还师从多位名师、博采众长,将岭南画派技法、跟随王绣老师学习的经历与个人感悟相融合。未来,她若能在承袭宋元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汲取洛阳的文化养分,并注入自身独特的个性、经历与情感体悟,必能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期待董菲在艺术之路上深耕不辍,成为女性艺术家中的典范,用作品在艺术长廊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真正的优秀艺术家。”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认为,董菲是一位极具才华的青年艺术家,“我对她的了解多来自学术活动与展览。她的作品出众且具有吸引力,一是她的基本功扎实,对传统技法继承到位;二是她笔下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她擅长捕捉微观细节,让每件作品都富有变化,同时以开阔的表现手法抵达精神层面的追求,予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是位兼具传统功底与全面表现力的画家。与此同时,董菲还积极探索花鸟画在新时代的新内容与新语言,力求突破,这在青年艺术家中颇为难得,因此也可以说,董菲是一位极具前途的优秀艺术家。”
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王绣在采访中表示:“我亲眼见证了董菲在绘画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积极坚守。她在师法自然、师法古人、师法他者、师法内心的过程中,其作品面貌经历了不断地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独属于她个人的兼工带写、兼具传统与现代的花鸟画艺术面貌。与此同时,她近年来担任了洛阳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这一职务,尽管工作繁忙,她依然挤出时间进行艺术创作,不断在艺术上深入钻研、探索,创作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展览中的这些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流露出强烈的传统韵味,又充溢着其个人在写生与日常生活中的真切体验与感受,非常生动且具有强烈的生命力的冲击感。希望她在日后的创作中能够持续进步、不忘初心。”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唐勇力谈道:“首先,董菲作为一位优秀的青年花鸟画家,其作品洋溢着的生机勃勃的气息,从传统技艺到现代观念意识的融合,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均在其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其次,董菲的作品在青年画家中独树一帜,展现了其非凡的创新性,她作品的精致程度,以及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观念的有机结合,均展现出深邃而意味深长的形式美。当代花鸟画的发展正处于不断探索与拓展新领域的阶段,董菲的展览充分展示了花鸟画的高雅、精湛与美丽,并且拓宽了花鸟画的视野。她的努力探索显然取得了显著成果,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期待她在未来的创作中能够更上一层楼。”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乔宜男表示:“这是我首次接触董菲的作品,欣赏之余,深感她是一位勤奋的年轻花鸟画家,更为重要的是,她在学习传统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学习传统方面,她最大的优点是不局限于明清文人画的笔墨风格,而是上溯至宋元,甚至更早,关注中国画对物象本质的探究和对事物深入理解的追求,她的视野和学习传统的方法是开放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她在学习传统的前提下,于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对周边植物、禽鸟,以及个人生活的真切感受,这也是非常难得的。董菲虽然年轻,但其积累的花鸟画作品和通过画作所展现出的认识,在同龄人中颇为突出,希望她在深厚的传统绘画和个人认知的基础上,取得更卓越的成就,创作出更多反映新时代的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在观展后表示:“首先,董菲是一位极为纯粹的艺术家。她的画作宁静祥和,在当下喧嚣的社会环境中,能拥有这般心境,一笔一划地描绘内心世界,实非易事。故而,我期望董菲能够坚守初心,秉持艺术理想。其二,我认为董菲对传统工笔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深厚的功底,她驾驭大尺幅画作的能力极强,并且善于营造画面氛围,能将观者带入超现实之境。其三,目前董菲作品中的个性化程度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董菲围绕牡丹的绘画辨识度目前不高,但她的大尺幅花鸟画已经蕴含有鲜明的个性化元素,能够让人看到董菲的影子与人格特质,绘画的根本在于展现自我,希望董菲在这方面继续拓展,进一步提升作品的个性化程度。”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认为,董菲是一位极具才华的青年画家,此次展览给他留下了两个极为深刻的印象:首先,董菲展现了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显然她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无论是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渲染,还是画面的构图与布局,都已相当成熟;其次,她的作品并非简单地复制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浓重的生活气息,很多作品都源自她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在采访中说道:“董菲出生于洛阳古都,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其提供了多样的文化艺术滋养,今天展览中的这些作品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董菲的作品在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融合了丰富斑斓的色彩,既保留了传统平面而厚重的用色,又融入了当代色彩表达的多样与饱满,在画面中展现了灵活的色彩对比;还巧妙地将工笔与写意融合,为画面增添了写意性的氛围。可以说,董菲在传承与创新之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个人和这个时代的艺术之路。”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文利表示,首先要向中国国家画院及《中国美术报》社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为年轻艺术家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展示平台,董菲作为河南的年轻画家能够入选此项目,他代表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向董菲表示热烈祝贺。作为洛阳美术家协会的秘书长,董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竟能创作出如此众多的优秀作品,出乎意料。她的作品融汇古今、融汇南北、融汇工笔与写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风格,这一点在河南艺术界的年轻画家之中是非常突出的。相信通过这次阶段性的个人展览,董菲未来的艺术之路将更加宽广、更加坚实。
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邵拨云谈道,董菲作为洛阳市的青年画家代表,她的画作富有活力、清新脱俗。这次能入选“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不仅是对她的极大鼓励,更是对洛阳青年艺术家的鼓舞。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建京表示,董菲作品入选“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标志着她近年来的创作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对于洛阳画院乃至洛阳美术界而言,都是一个极佳的示范。董菲专攻花鸟画,勤奋好学,她不断汲取多方艺术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既展现出强烈的写生感和创作力,也兼具一定的装饰美感。她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艺术追求,也代表了当代优秀青年画家的创作理念。我们期望更多年轻艺术家能像董菲这样在绘画道路上健康成长、积极探索,为洛阳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方政和就董菲的创作分享道:“董菲受业于方楚雄、莫晓松等先生,在工笔、泼彩、重彩等技法上均有出色表现,堪比‘六边形战士’,无论题材的深邃广阔,还是技法的精微之美,董菲的作品都让人感到惊喜。此外,董菲在牡丹这一题材上也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无论是传统的绢本渲染,还是重彩的层层叠加,她都赋予了牡丹一种独特的美感。今日所见,应是董菲阶段性成果的展现,我们有理由期待她未来能创作出更多令人瞩目的佳作。”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画家郭子良表示:“董菲在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绘画技法等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从工笔到写意,她均游刃有余,甚至很巧妙地将工笔与写意融为一体,展现出积极的探索精神与高尚的艺术格调。期望她未来的艺术创作能够不断精进,不断开拓出新的艺术空间。”
参展艺术家、洛阳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董菲介绍道:“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晔兮如华’,意指繁盛如同光彩夺目的花朵。展出的作品既体现了我在求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吸收与继承,也展现了我近年来在传统与当代艺术之间转换的思考与实践。在展览的形式设计中,采用与作品中所绘花鸟植物相得益彰的插花设计,既让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超越了架上绘画本身,更凸显了此次展览的核心理念——与自然对话、向自然学习,传递出自然中肆意生长的枝叶所蕴含的向上的力量以及蓬勃的生命之美,这也是我在继承花鸟画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所要追求的目标,即赋予这一古老画种以新的生命力。就好像此次展览中的《神都遗韵》这张作品,以我的故乡洛阳为背景,选取了洛阳的千年古树和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主要素材,但并非简单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想象在构图和布局上进行了创新,使得作品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也寄托了我对家乡的精神向往和穿越时空的历史表达。”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6日。
图片来源于主办方
编辑 | 赵 墨
制作 | 闫 君、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刘 晶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