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热得不真实,文脉君恍恍惚惚地,就想到《红楼梦》写在第一回那六个大字:
“一日,炎夏永昼。”
翻开书页,热浪就扑到读者脸上:甄士隐书卷一抛,昏昏入梦。大观园里的贵人们更惨,绫罗裹身、珠翠压头,三伏天里全靠一碗碗“神仙水”吊着仙气。
您猜怎么着?有人扒着书页数过,整部《红楼梦》里“茶”字蹦跶了1520次,写茶道的场面足足279处。
老祖宗们的消暑智慧,早被曹公写透了!
小孩子才喝“酸梅汤”
大人只喝这个……
哪有小孩子不喜欢酸梅汤的,贾宝玉也不例外。
话说这一天,他挨了顿胖揍,趴在炕上嚷着要喝酸梅汤。
袭人一摆手:使不得!这玩意儿收敛,热毒瘀心里可了不得!糖腌玫瑰卤子?这位爷早喝腻了。
莫衷一是之际,王夫人掩面一笑,摸出两个拇指大的玻璃瓶——螺丝银盖,鹅黄笺,一瓶“木樨清露”,一瓶“玫瑰清露”。
就这小玩意儿,王夫人还特意嘱咐:一碗水挑一茶匙儿,香得能勾魂!
木樨也就是日常所说的桂花,辛温,制成桂花露之后,气香,明目疏肝,是一味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的良药。
玫瑰露味甘微苦,入肝、脾经,擅长理气解郁、和血散瘀。明代《食物本草》称其“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
清代顾禄《桐桥倚棹录》云:“治肝胃气,则有玫瑰花露;疏肝牙痛,早桂花露。”
可见王夫人没有吹牛,有了这两样琼浆玉液,还要什么酸梅汤。
“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擅制玫瑰露,将其作为 “醒酒妙品”,《江苏地方文献志》中就有关于董小宛的记载。
林妹妹已热哭?
不怕,一杯解暑汤的事
原书第二十九回,黛玉中暑,那个年代没有藿香正气水,所幸还有香薷饮解暑汤。
“顿顿顿”灌下肚,马上满血复活。
“哇哇哇”一顿吐,结果又不行了。
为啥?还不是贾宝玉气的,又是找茬吵架,又是扬言砸玉,黛玉一受刺激,刚喝下去的香薷饮全吐了:
"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
宝玉见了这般,又开始后悔不该和黛玉较真,不自觉也滴下泪来。
哭,哭有什么用,要文脉君说,还不赶紧再弄一杯来!
作为宋代官方认证解暑汤,香薷发汗、厚朴理气,被李时珍亲封为“暑病首药”。况且,它的味道真不赖:
香薷辛香似雨后揉碎青蒿,厚朴微苦如新削檀木皮,偏被白扁豆的甘甜稳稳托住。
滚烫时猛啜一口,热汗“唰”地从毛孔里钻出来,喉头却像含了片冰镇甘草,从舌根洇开清凌凌的回甘。
最妙是冰镇着喝,恍惚有梅子腌在竹叶青里的鲜冽,只需一口,胸口淤堵的燥热被这股清流“哗啦”冲散。
牛奶酒酿“冰酥酪”
古法冰镇“湃果子”
现在人喝杯奶茶还知道要加奶加汤加雪顶,椰果芋泥小珍珠,大观园里又岂会没有!
冰镇水果当然最冰饮,记得第三十一回,晴雯笑盈盈对宝玉说:“刚才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她们打发你吃。”
这个“湃”字暗藏玄机:井水浸渍,冰镇降温。
还有《红楼梦》第十九回,袭人告假回家,宝玉特地为她留了一碗“冰酥酪”,冷藏酒酿牛奶,加入茉莉或桂花调香增味
没承想,乳母李嬷嬷误以为是留给她的,正端起欲吃之际,晴雯拦住,好生发了一通脾气。
这也不能怪人家李嬷嬷,这么热的天,“冰淇淋”当前,有谁能抵御诱惑。
曹雪芹那会儿就有冰淇淋了?嗯呐,岂止,唐代甚至更早就有了。
还记得唐代的章怀太子李贤吗,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子生前爱吃点啥,画师有心地在墓穴里画了两大盆冰淇淋。
对,唐朝人吃冰淇淋论盆。
这种叫“酥山”的点心,以冰为底,盖满奶油酥油,装点上花花草草,与今天的冰淇淋如出一辙。
如果不怕麻烦,还有一种极品吃法:把奶酪冻定型后,雕刻、彩绘、摆盘。这就叫“玉露团”。
如果说“雪糕刺客”也讲论资排辈,这玉露团来头之大、名气之大,无出其右。因为,它出自千古名宴“烧尾宴”。
《江苏文库·精华编》之《瓯北集》中,大诗人赵翼写下了不少吃冰喝冷饮的名句:“为卖酸浆冰齿牙”“辣玉甜冰常饌足”“不是甜冰是甜雪”……
贾府茶单大揭秘
穿越时空的清凉
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红楼梦》写茶岂止千次,妥妥“茶痴宇宙”。
说句不夸张的话,这里面的冰饮花活,可比今天的奶茶店野多了!
喝茶可以很养生:贾母夜宵拒甜粥,独宠杏仁茶润肺消积;宝玉怕积食?袭人立捧“女儿茶”。
喝茶也可以很文艺:黛玉给读书归来的宝玉特沏龙井,“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才女的心思全在茶里!
喝茶可以喝得很“实在”:刘姥姥在栊翠庵,自然地接过贾母喝剩下的半杯老君眉,爽快地一饮而尽。
喝茶可以喝得很“玄学”:妙玉为宝黛煮“体己茶”,取五年前梅花雪水,配“点犀䀉”“瓟斝”古器。
一句“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蠢物”,直接把饮品喝成行为艺术。
三伏天嘬冰饮时,杯中晃动的何止是冰块?
那是木樨清露在鹅黄笺瓶里的流光,是水晶缸湃果子凝结的水珠,更是妙玉掌中雪水烹茶的轻烟。
当我们在里奶茶杯里找片刻清凉,大观园贵族早把消暑活成诗意日常。
所谓“续命神器”,不过是人类与炎夏亘古的温柔对峙。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