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不仅有“苏超”更有“书超”。近日在苏州开展的江苏书展人气爆棚,而在南京开展的新文艺群体书法篆刻作品展,掀起了一场火热的“书迷局”。7月4日,江苏省第二届新文艺群体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南京市江宁美术馆开展,来自全省各地的1979件投稿作品,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130件(含优秀作品22件)入展。这些作品真草隶篆诸体兼备,或雄浑大气,或清雅隽永,风格多样而各具神采,全面展现了江苏新文艺群体书法家们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蓬勃的创作活力。
“文艺苏军”队伍壮大,凝聚笔墨盛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中央“培育文艺生力军”部署,落实中央“加强新文艺群体团结引领”的要求,继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展览后,2025年“江苏省第二届新文艺群体书法篆刻作品展”精心筹办。
本次展览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得到了江宁区委区政府、区文联及区文体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全省各地新文艺群体书法家及各界艺术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
江苏作为历史文化大省,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江苏的新文艺从业者已达200多万人。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江苏新文艺群体蓬勃发展,江苏省书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新文艺群体书法委员会”,致力于为体制外的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搭建平台。
“通过展览,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展现出蓬勃生机;二是作品质量显著提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三是书风雅正,传承着江苏书法传统审美取向。”孙晓云说,这些特点不仅是江苏书法界的传统,也是与中书协所倡导的精神相一致,更是全省书法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常胜梅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面向全省新文艺群体的专业展览,共收到来自13个设区市的投稿作品1979件,较首届增长约31%,展现了江苏书法新文艺群体日益高涨的创作热情和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130件精品力作参展。这些作品生动诠释了江苏新文艺群体书法工作者“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艺术追求,彰显了新文艺群体扎根传统、面向未来的创作理念。
妙笔生花,青年人才绽放光彩
“这笔墨用得真是精妙”“力道恰恰好,太漂亮了”“真是人才济济,以后还要多多努力”……展览现场,众多书法名家、入展作者、书法爱好者齐聚一堂,交流共享着书法与篆刻的创作心得。
记者看到,入展作品或苍劲有力,或飘逸洒脱,真草隶篆诸体兼备。很多观众盯着一幅作品反复品读,这不仅是一场百花齐放的笔墨盛宴,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交流机会。入展优秀作品作者、青年书法工作者付记鹏表示,这次作品能选上既意外又欣喜。“我创作的这幅苏轼《东坡志林·卓契顺禅话》是魏碑作品,本身大字创作的风险就比较大,很容易第一轮就被刷掉,但没想到很有幸地入选了。”
付记鹏分享道,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加入了很多其他书法家的“味道”,如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还有当代的一些书法家,他希望这种以古体为基础,融入其他书法风格的创新之作,能打破魏碑原有的僵硬格局,展现出不一样的古韵风度。
在一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作品旁,不少年轻的小姐姐争相合影打卡,原来她们都是该幅作品作者王中琦的“粉丝团”。王中琦告诉记者,她是南艺的一名书法专业在读研究生,今天约了一些同学来看展。“对于书法专业的同学们来说,这样的宝藏展览非常赞,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江苏其他新文艺群体的书法水平,有这种机会我们肯定要组团过来多学多看。”
王中琦说,她观察到这次参加展览的作者年龄跨度比较大,老中青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都有,充分说明江苏新文艺群体的包容度很大,大家能在这里更好地发挥书法、篆刻特长。
江苏省政府参事、省书协副主席刘灿铭表示,本届展览入展的作者是江苏众多新文艺群体书法作者中的一部分,其中非省书协会员有71人,占本次展览入展数55%,这说明非省会员的新文艺群体书法作者水平明显提升,队伍进一步扩大,为省书协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轩明表示,这次展览是一次展示艺术成就的盛会,更是检阅江苏书法艺术传承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未来将聚焦‘出精品、出人才’的工作目标,守正创新、勇攀高峰,为繁荣发展江苏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文 任雨风/视频 牛华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