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表达彰显汉语魅力

身边一名画家以书画扇面赠朋友,朋友却不悦,认为扇有“散”的谐音,不吉利。其实,人际交往中赠文化扇或雨伞,本是一番好意,因谐音而感到扫兴,大可不必。

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竹伞遮云径,藤鞋踏藓矼”……古人诗词中,扇和伞两个意象表达的多是正面意涵。其实,中国人自古就有用谐音表达吉祥的传统。比如“羊”谐音“祥”,扇子有“善解人意”的寓意,猫和蝴蝶谐音“耄耋”,有祝人长寿之意。丰富的表达,是汉语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写照。

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总有新的含义和表达汇入,它才保持着旺盛的活力,拥有了更好刻画时代的能力。如今,一些有新意的“网言网语”广为流传,说明创新创造正赋予汉语新的魅力。实际上,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沟通心灵的力量。面对纷繁复杂的新表达、新解读,不妨秉持乐观、宽容的态度。毕竟,新语汇的形成需要沉淀和研磨,经过大浪淘沙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君不见,曾经的网络热词,很多早已消失在了词语的密林之中。阻碍人际交往的语言曲解,也不会长久存在。

也要看到,“语言是存在之家”,是每个人的文化之根。我们要培养开放的胸怀,也需练就正确使用语言的自觉。避免曲解美好的语言意象,拒绝使用黑话烂梗,既是如何使用语言、更好表达的问题,也是如何对待文化、更好生活的问题。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去丰富表达、感悟文化,语言的大河就会更加澄澈明净、更加充满活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3日 05 版)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03日 11:18[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