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读报 |《中国美术报》2025年第20期导读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中国美术报》第404期 封面

本期导读

01

美术聚焦

●采风写生如何助力新时代美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江西、广东、湖南三地调研

02

● 邵大箴:人生有限,求知无尽

03

美术新闻

●和美边疆 民族同歌——新疆西藏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 中国艺术评论的发展与当代建构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 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西藏展启幕

●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采风活动走进河北保定

● 墨润北疆——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

●艺坛短波

04

本报观察

●毕业展,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课

05

艺术家

●何多苓:人在春山外

●顾黎明:山痕水迹

●刘一原:怀情观象

● 郭振宇:睹物与凝思

● 鲁杨:何以景观

● 任四四:水墨变奏

06

专题

●2025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方案

● 丹青绘时代 翰墨写八桂——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作品展综述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向阳生·逐光行——韩冰凝油画作品展”在京举办

07

时代人物

●周顺恺:写心载道

历史画创作的情感与温度——我的创作随想

感悟伟大灵魂 赞颂人性光辉——众家评说周顺恺艺术

一件难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关于中国画《最后的嘱托》

美术聚焦


采风写生如何助力新时代美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采风写生作为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历来备受艺术家重视。无数经典之作正是源于写生的沃土。它不仅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更深刻影响着作品的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众多艺术大家如钱松嵒、傅抱石、李可染、叶浅予、刘文西、王子武等,都将写生视为创作的核心环节。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创作出大量具有时代烙印的经典作品,并且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写生路径与风格。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写生传统?关键在于紧扣时代脉搏,将个人创作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唯有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在艺术表达中体现文化担当,使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推动美术创作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美术界积极组织各类大型采风写生活动,倡导艺术家走出画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汲取源头活水。近日,“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中国国家画院“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采风活动”等的相继开展,进一步凸显了写生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活动不仅是践行党的文艺方针的生动体现,更是赋予作品灵魂与生命力的关键途径。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写生活动的深入性正面临挑战。部分实践流于形式,对生活本质的挖掘不足,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显薄弱。如何切实提升采风写生的质量与实效?如何避免浮于表面的“打卡式”写生,实现从素材积累到艺术升华的跨越?这些已成为当前美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此,《中国美术报》特别邀请相关专家、艺术家及活动组织者,围绕“采风写生如何助力新时代美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美术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思路与方法,助力新时代美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江西、广东、湖南三地调研

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陶宏担任副领队的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调研组先后奔赴江西、广东、湖南三地开展创作调研与指导工作。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推动全国画院系统备战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提升参展作品质量,促进地方美术创作交流,为展览的顺利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国家画院、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广东画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协办,旨在鼓励和引导广大美术工作者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全国画院系统创作研究成果。展览面向全国各级国有画院艺术家征集作品,作品类型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综合材料及书法篆刻等。作品评选包括初评和终评,将采用艺术委员会委员实名投票方式,分别对参评作品的图片和初评入围作品的原件进行评选。展览将于2025 年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展出作品750件左右。其中征集作品约550件,特邀作品约200件。


邵大箴:人生有限,求知无尽

6月21日,“大道箴言——邵大箴先生纪念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追念这位与中国美术发展脉络息息相关的美术理论家、艺术教育家、艺术家。同日,“平淡天真——邵大箴书画作品展”在京举办。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以“人生有限,求知无尽”的信念,将学术探索与艺术实践熔铸为照亮新中国美术发展的精神火炬,其宏博的理论研究深深地影响和塑造了一代人 , 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他的一生始终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同频共振,其学术体系与艺术创作共同构成了一部立体的当代美术丰碑。

美术新闻


和美边疆 民族同歌——新疆西藏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月22日,为深情礼赞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成就,展现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气象,“和美边疆 民族同歌——新疆西藏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

中国艺术评论的发展与当代建构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6月20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评论专委会第二届年会暨“中国艺术评论的发展与当代建构”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开幕。此次活动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评论专委会、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数十所高校及学术期刊的2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山城重庆,以“中国艺术评论的发展与当代建构”为主题,共论中国艺术评论的未来发展。

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西藏展启幕

6月1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西藏展”在西藏美术馆开幕,标志着“中原画风”2025年全国巡展正式启动。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采风活动走进河北保定

6月18日至20日,“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采风活动”走进河北保定。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河北画院、保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承办。

墨润北疆——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

6月2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内蒙古美术馆承办的“墨润北疆——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汇聚了刘万鸣、徐默、何加林、王伟平、石峰、张宜、盛天晔、谭长德、王平、杨晓刚、杜松儒、刘海勇12位艺术家的力作。

●艺坛短波

艺术家


何多苓:人在春山外

6月22日,“人在春山外——何多苓作品展”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启幕。展览由谢晓婷策展,吴洪亮担任学术主持。

顾黎明:山痕水迹

6月13日,“山痕水迹——顾黎明个展”在上海春美术馆开幕。展览聚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黎明近年来的系列作品“山水赋”,展品涵盖油画、水彩、综合材料及装置等,共计100余件。

刘一原:怀情观象

6月22日,“怀情观象——刘一原水墨艺术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湖北美术学院、今日美术馆与湖北中佳文化艺术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展览集中呈现了刘一原教授60余年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展现了水墨艺术的当代探索与守正创新之趋向。

郭振宇:睹物与凝思

6月21日,由天津美术馆、山东美术馆主办的“睹物与凝思——郭振宇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该展览由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总策划,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任艺术总监,艺术批评家蓝庆伟为展览策展人。

鲁杨:何以景观

6月14日,“何以景观——鲁杨艺术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以鲁杨的七件影像与装置作品为切片,呈现他近年来对“景观社会”的持续思考。

任四四:水墨变奏

6月19日,由岭南美术馆、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办的“水墨变奏 ——任四四水墨作品展”在岭南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了任四四近年来围绕“山”“水”“城”所进行的创作。

专题


2025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方案

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第十届北京双年展)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合作单位:中国驻参展国大使馆、参展国驻华大使馆、参展国合作机构。


丹青绘时代 翰墨写八桂——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作品展综述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主办,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广西美术馆、广西政协书画院承办,旨在通过笔墨丹青呈现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恢宏画卷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展示新时代广西人民牢记嘱托、砥砺实干的使命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向阳生·逐光行——韩冰凝油画作品展”在京举办

6月1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之“向阳生·逐光行——韩冰凝油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

时代人物


周顺恺:写心载道

自1983年加入重庆国画院(现重庆画院)以来,周顺恺担任过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名誉院长,他的职业生涯见证了重庆画院从成长到成熟的每一步。为了深入研究和展示周顺恺的艺术成就及其对画院发展的重要贡献,“重庆画院艺术家个案研究项目:写心载道·周顺恺艺术研究文献展”将于8月18日至9月18日在重庆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其个人作品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对其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画院学术建设、加强创作研究队伍建设以及参与重庆美术馆新馆筹建工作的肯定。

在展览即将举办之际,《中国美术报》本期“时代人物”聚焦周顺恺——这位为重庆画院的发展与壮大贡献了40余年心血的杰出艺术家。周顺恺的艺术之路,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艺术繁荣的一个缩影。“写心载道”不仅是对周顺恺艺术生涯的高度概括,也象征着一代代艺术工作者追求真善美的不懈努力。通过我们的梳理,期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一位画院艺术家如何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如何用画笔记录时代变迁、以心灵描绘世间万象。





编辑 | 李振伟

制作 | 闫 君、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刘 晶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