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苑 我们为何对“积读”习以为常?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近日刊登题为《“积读”现象:我们是如何对只囤不读的书习以为常的》的文章,作者为豪尔赫·马索·阿劳索。内容编译如下:

一本、两本、三本……直到超过30本。这是安德烈娅·阿拉贡家中书架上未读书籍的数量。这种奇怪的收藏对这个书迷来说似乎还不够。不管是冲动消费还是有计划地购买,她将继续在书店买书。同她一样,许多人都存放着甚至没有翻开第一页的书。这种现象在19世纪的日本已经有了一个术语:“积读”。换句话说,就是买书、囤书,虽有心阅读,却没有真正读过。

“我喜欢看它们叠在一起。一本叠着一本,一本挨着一本,共处一个空间。不是说我会感到快乐,但知道我有这样一个收藏,内心确实有点激动。”阿拉贡自豪地说。她去书店时往往会买回新书:“我有时候走进书店,看上一本书的封面或内容简介,然后说‘我要了’。”TikTok平台网红比阿特丽斯·马林也有这样的经历,她说:“如今,有那么多新书和新事物问世,你去购物,发现有三本吸引你的书,你就会买下来。不过,书不会过期,文学也不会。”

根据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UOC)心理学与教育科学专业顾问蒙特塞拉特·拉卡列的说法,有两个因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第一个因素出现在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人们在买书时会感到激动,一种仿佛已经读过或者已经掌握书中知识的感觉。这种体验是非常愉悦的。”另一个是拖延症。“有时,我们认为拖延是由于不感兴趣或缺乏动力,但事实不一定如此。有些人必须在理想环境下阅读,比如周围必须非常宁静,但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最终在行为上造成拖延。本质上,是一天天推迟,最终发现永远没有时机去完成这个行为。”

为什么我们会把书放着不读,尽管最初的想法是要读它们?拉卡列解释说:“我们会把注意力或解决方案放在不需要的地方,然后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会有人感到内疚吗?是的。但奇怪的是,这个人会再去买另一本书。”这名专家说:“当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不一致时,人们可能会认为,要做的是改变行为,使之保持一致。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认知失调。大多数人所做的是改变想法,并形成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叙述。”(编译/苏佳维)


(文化责编:拓荒牛 )